■本报记者 秦志伟
当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来到这里,嗅着花蕊的芬芳、泥土的清香、河水的甜润,再荡舟其中,便能体验到“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仙境。这便是江苏兴化市的千岛菜花景区,以“垛田”地貌享誉全球。
兴化垛田是江苏省中部地区里下河腹地传统农业系统,于湖荡沼泽中堆土成垛,垛上种田。作为我国湖荡沼泽带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兴化垛田于2014年4月正式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兴化垛田,不仅因为它是传统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典型,而且它独特的地貌和景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唯一的,具有难以估计的地理历史、科研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南京农业大学明升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副教授卢勇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
高“垛”无忧
兴化油菜花景区,位于兴化市缸顾乡东旺村,以千岛样式形成的垛田景观享誉全国,有“千岛油菜花”之称。千百垛田漂浮于水中,云蒸霞蔚,煞是壮观。
垛田是兴化市一种独特的农田地貌。每当枯水季节,百姓们就将低洼地区水中的泥土挖上来,堆积到较高的地方,形成了一块块水中小岛式的垛田。 卢勇结合当地县志、名人笔记考证后认为,垛田起源于明代中叶,当地先民为适应环境变迁,抵御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地压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垛田堆积的通常做法是在较浅的湖荡河沟间罱泥苲,一年几次往垛上浇泥浆、堆泥渣。如此反复劳作,垛便以每年几公分十几公分的速度逐渐长高,形成垛田。
卢勇向《明升中国app报》记者介绍,目前兴化垛田有8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垛田、缸顾、李中、周奋、西郊、林湖等乡镇,核心区是垛田镇万亩垛田和缸顾乡千岛菜花风景区。
事实上,垛田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垛田具有独特的岛状地貌特征,彼此间形成有效的空间间隔,使得田地通风好、光照足,四面环水,容易浇灌又难有水渍,为瓜果蔬菜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据介绍,目前兴化地区以“垛田香葱”“垛田芋头”等为主导产品的脱水蔬菜打进了英国、日本、韩国、明升中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垛田地区“三分土地七分水”,独特的地理地貌使得当地各种淡水鱼虾聚集,且滋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江北淡水产品博物馆”之美誉。
在卢勇看来,在垛田地区片面地走蔬菜种植和加工这一条路是不够的,“我们对垛田的价值应该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卢勇认为,以兴化垛田为代表的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科研、游憩等价值,在当地整个农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和农耕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构建多元参与机制
然而,近年来,兴化垛田的变化让卢勇等业内人士提高了警惕。
由于治淮效益的显现,当地洪涝灾害鲜有发生,防洪、旱已不再是垛田的首要作用。随着垛田防洪功能的不断弱化,垛田的高度也在逐年降低,从最高的五六米降为目前的1.5米左右。
与此同时,当地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为争取蔬菜高产,大规模施用明升手机肥料代替传统的罱泥、扒渣、搅水草等汲取自然肥料的方式。
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最初的农用地逐渐被改造成乡镇企业,加之当地占用垛田或从垛田取土建房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都破坏了垛田的整体景观地貌与传统农业系统。”卢勇说。一时间,一种现代化的元素正拷问着兴化垛田的保护和传承。
据了解,国际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开发的通行经验是在调动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的同时,构建多元参与机制。卢勇希望,借此形成“大家为垛田贡献,垛田还大家幸福”的良性互动局面。
卢勇进一步解释道,首先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参与垛田保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完善垛田保护开发主体多元参与机制,并创新垛田保护开发资金投入与利益分配机制。
“借鉴国外经验,应当将江苏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和社会、个人资金的广泛参与结合起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长效资金投入与利益分配机制。”卢勇告诉记者。
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时,时任兴化市市长(现任市委书记)李卫国介绍,兴化市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以上用于恢复水垛相依的垛田原貌,并实施垛田农产品与旅游明升同步开发。
今年9月,兴化市成功举办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会,并与墨西哥遗产管理局签订《农业文化遗产谅解备忘录》。双方旨在借鉴各地成功的做法,充分发挥各个层面的作用,让人类共有的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动力源。
文化是遗产的根基,农业文化遗产尤为如此。卢勇认为,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地理地貌的保护和观光等开发利用上,兴化垛田的传承发展就会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设置初衷相背离。
“一定要坚持文化优先,在深入调研挖掘的基础上作战略谋划,才能真正着眼长远。不仅仅是兴化垛田,我国其他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应该如此。”卢勇说。
《明升中国app报》 (2016-11-23 第8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