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韩天琪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14 10:05:51
选择字号:
儿童阅读:有选择才有真兴趣


杨早

 

马骋 

■本报记者 韩天琪

在当今提倡阅读的时代,青少年阅读什么书无疑是一个重要话题。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问:书店和图书馆的儿童书区里有那么多的书,到底什么样的读物才适合孩子读呢?前不久,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明升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把儿童阅读问题再一次推到舆论关注的热点。秦春华认为,四大名著以及一些国外经典中某些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等所谓的“负面内容”,可能给孩子带来某些不良影响和后果,并不适合孩子阅读,这一观点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阅读是个体化的事情

心理咨询师马骋在就相关问题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四大名著适不适合孩子阅读有四点值得关注。首先,孩子读到的四大名著大部分是经过处理的,应该是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其次,孩子的理解会根据其心理发展状况去接受其能懂得的信息;再次,如果孩子有疑问的话,家长应该适当引导;最后,四大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其文学价值和意义,不应以读者的分类判断其价值。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大多数儿童在6岁之前无法进行大量的文字阅读。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将四大名著演绎为动画片或者故事形式的图书,这些都是经过处理的。对于孩子来说,经过成年人处理过的故事已经变得比较符合儿童的视角,被儿童接受时基本不会产生成年人阅读所能产生的复杂影响。”马骋解释,“如果不是大人强加给孩子一些东西的话,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能理解多少就是多少’。此外,阅读也是成年人引导的过程,孩子在阅读中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肯定会跟大人讨论,这时就需要大人的引导。”

明升中国社会app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早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其反对用成人或者孩子这样的分界线作为衡量是否适合阅读经典的标准。“适不适合阅读实际上是由个体决定的,而不是由年龄、性别决定的。可能有的书不适合某个阶段的某个人读,这个也许是成立的。笼统地说某作品不适合某个群体读就不可能成立。阅读是一件非常个体化的事情。”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从文学角度来说,任何一本名著都是有它的问题的。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杨早对此的回答是,文学本身就是人类精神生活领域中特别敏感的部分,文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寻找生活的特异性,而不是生活的一般性。

“换句话说,我们怎样区别道德守则和文学表达呢?很多时候就在于道德守则强调的是一般性,而文学作品更关注的是特异性。”杨早解释,一部纯文学作品,如果它想描写日常生活的话,它仍然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它的非日常性。这是衡量一部文学作品能不能够有可能成为经典的重要标准。但凡现在可以称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不管是不是四大名著,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个重要条件是它对生活有一种冒犯或者叛逆的成分在里面。“为什么读名著是个好事情呢?因为它是一个认识世界的必然过程。人不可能什么都经历,但是阅读可以给你提供不一样的世界。”

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

阅读有助于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建立完整人格。

目前,全国有30个专业少儿出版社,有100多个出版社设有儿童读物编辑室,每年出版1万多种儿童图书。比如仅《安徒生童话》全国就出版了200多种,到底哪个版本好一些呢?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是社会各方面都要思考的问题。

马骋建议,6岁之前,应当为孩子营造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氛围,在游戏中帮助孩子成长。大人可以通过陪伴孩子进行绘本的阅读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在图画与故事的空间中无限遐想。在这个过程中,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同时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获得情绪的正向强化。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阅读兴趣的阶段,只有丰富的阅读才能学会更加丰富的语言表达。这个阶段的孩子读什么书不重要,对于阅读的兴趣很重要,不应该有太多的限定。小学高年级阶段和初中阶段,孩子往往会显现出自己的爱好,在阅读方面也是如此。阅读是一个很自在的过程,不能限定孩子应该还是不应该读哪一类的书。到了初中,孩子在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阅读一些小说和人物传记,以及与不同职业相关的书。这对于孩子理想和目标的形成也是有辅助意义的。

总之,适合孩子阅读的书首先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孩子可以在阅读中获得乐趣,而且让孩子有选择,只有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才能真正激发阅读的兴趣,做到阅读的多样性。

《明升中国app报》 (2016-11-14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