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左一)和他的团队
■本报记者 丁佳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喀什卫星数据接收站,地处新疆喀什市荒地乡库木巴格村,于2008年1月正式建成并运行。
喀什站的存在,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在西部地区卫星遥感数据接收方面的空白,几年来,喀什站共接收20余颗国内外卫星,累计接收卫星数据量三万余轨,数据接收成功率常年稳定在99.2%以上。2015年,年接收卫星数据量突破7000轨,每天接收数据任务量平均都在20轨以上,达到历史新高。
然而,辉煌背后必有寂寞。接收卫星数据是一项不可逆的工作,每天每个时段都有卫星过境,一旦错过就无法补救。这里没有节假日,是典型的365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单位。
而带领一个团队默默地承担着这一切的,竟是一个“80后”小伙子——站长王建平。
“刚到喀什,跟出了国一样”
2007年刚到喀什,王建平就挨了当头一棒。当时正值喀什的沙尘暴季节,可台站才刚开始建站,还是一片荒地,连围墙都没有,条件异常艰苦。“那时候我们只能住在外面,可当地维吾尔同胞占绝大多数,每次去市里办事、买东西、打出租车,很多人都不会说汉语,交流起来非常困难。”王建平说,“刚来喀什就跟出了国一样。”
更大的困难还在工作上。王建平虽然是学无线电的,但还是对卫星地面系统的很多名词都不懂,是典型的“门外汉”。
面对挑战,王建平没有退缩,而是苦学专业知识,自学了20多门卫星地面站系统的相关专业课知识,涉及航天、通信、计算机、电子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还熟悉了数百台(套)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连接关系、接口协议和任务机制等。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已从一个初学者成长为卫星地面站技术方面的“明白人”,又逐步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科研技术骨干。
“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我觉得是很幸运的。”王建平说,“当我真正从事这份工作后,发现这份工作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难处,特别是刚开始艰苦的工作环境,让我成长了许多,磨炼了我各方面的意志和能力。”
有历练,才能有进步。从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业务骨干到协助工作的副站长,王建平不断成长、日渐成熟。2015年2月,王建平被所里任命为喀什站站长。这一年,他也才成家,他个人的成长与喀什站的建设与发展同步并肩。
默默无闻的英雄
卫星地面站的数据接收工作是平凡的、普通的、幕后的、无名的,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也没有声名远扬的事迹,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兢兢业业的耕耘。
喀什站平时的日子很苦,人少任务多,与外界联系不多,工作单一枯燥。但在王建平的带领下,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年轻集体,没有一个人因工作的单一平淡而退缩,没有一个人因业务的繁琐杂乱而懈怠,几乎每个人都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成为岗位上的能手。
在王建平看来,居于祖国边陲,不仅要当技术尖兵,后勤服务也必须要跟得上。经过几年建设,喀什站已经拥有了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园区。“我觉得作为站长,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为大家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大家高高兴兴地上班。”王建平说。“比如”,他的声音里难掩兴奋,“以前夜里,园区一半是黑黢黢的。现在,我们已经安装好LED太阳能路灯。”也不仅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年来,站里积极组织开展各项集体活动,扫雪、种树、种菜,雪山庆党生日,军民共建参观学习,兄弟单位相互联谊等,这些活动,凝聚了人心,提高大家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在这里坚守的人,不仅要承受对亲人的不舍与歉意,还要担起生活的清贫与艰辛。喀什是位于我国最西部的城市,而地处偏远郊区的喀什站至今不通公交车,如遇大雪封路,基本无法出门。2013年春节期间,站里食堂停业,大家以方便面做年夜饭,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
从2007年工作至今,家在甘肃的王建平只回老家过了一个春节。
“刚开始几年,家里人特别不愿意,亲戚朋友都建议我回内地工作。”王建平坦言,“后面时间长了,也就慢慢习惯了,现在我春节不回家他们倒觉得很正常。”
来喀什快10年了,王建平的家人已经由希望到绝望,从盼望到失望,不再期盼团聚这事了。王建平说,现在每年春节留守值班,家人再也没有了抱怨,也没有了叹息,只有对这个年轻的站长温暖的问候与嘱托。
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
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的期待,对未来的事业、成就和幸福的追求,王建平也不例外。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喀什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喀什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中巴战略大通道,这奠定了喀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中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喀什必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结合点和增长极,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廊桥。
“完全可以说,喀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中的核心。”王建平说。这个扎根西部边陲的“80后”深刻地认识到了喀什站作为国家空间对地观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战略意义,在他的构想中,喀什站除了继续保持高效、稳定地运行外,还应当建设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单位,一个投身科研运行、锐意改革创新的集体,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适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的高素质业务团队。
“我愿意用实际行动书写守卫边疆、服务科技的坚定信念,用饱满的热情、十足的干劲、扎实的科技能力为国家建设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他说。
《明升中国app报》 (2016-01-08 第2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