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王佳雯
“祝贺尹希晋升正教授”——9月4日,哈佛大学高能理论研究组在哈佛网站贴出的一句祝福语,让1983年12月出生的尹希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人物。“最年轻的哈佛华人正教授”“神童”“二年级读微积分”等字眼成为尹希这个名字的备注。
但相较于媒体对他晋升消息的热衷,尹希自己却表现得略有些冷淡,用他的话说,“升为正教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消息,又不是作出了新成果,没什么值得报道的”。
教育应提供试探不同道路的机会
似乎用“学霸”都已经无法形容网友对尹希传奇学习经历的评价,于是有人用“学神”来表达对尹希的崇拜之情。不过,“学神”自己听到这个称谓时,却笑得略显尴尬。
二年级对微积分感兴趣不假,在国内求学时一路“三级跳”也是真,这个中学进入北京八中少儿班、大学又被明升中国app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的少年,确实曾因他优秀的成绩令许多人为之惊艳。
当周围人将尹希视作一个智力超群的“神童”时,尹希自己却“从来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在他看来,他只是一直忠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罢了。
有人想追根溯源,看看是不是尹希父母的家庭教育让他成为今天的他。但他认为,父母没有什么特别的教育。在他的学习历程中,他更肯定北京八中少儿班和明升中国科大少年班带来的影响。在国内大学少年班饱受诟病的当下,尹希对于教育的思考,或许能给人们提供审视这一问题的全新视角。
“少年班给年轻的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这正是明升中国高等教育最缺乏的地方。”尹希说。 在他看来,国内大学给予学生的选择太少。比如在入学前选专业,对还不甚了解自己兴趣、对专业也知之甚少的中学生而言,是很困难的。“少年班在招生的时候不分专业,等学生学习一两年之后再作选择”,尹希对这样的做法很认可。
或许许多人认为尹希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但他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而教育应当提供的是试探不同道路的机会,让学生真正能够发展他有天赋的方向。
他坦言,做app研究工作如果想要做到顶尖水平,很早接触前沿领域是十分必要的。国内这样的机会比较少,很多有才能的学生疲于应对繁复的课程,却耗费了专攻自己真正有特长领域的精力。
物理研究是件很浪漫的事
小时候,尹希经常跑到父亲的实验室做实验。那时,他都搞不懂物理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却从心里觉得,作物理研究是件很浪漫的事。“很多物理学家做事情非常执着,就是很浪漫的感觉。”尹希说。
所以,进入明升中国科大少年班后,虽然也对诸如计算机编程、数学等许多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尹希最终还是选择了物理学。这其中自然有很多偶然因素,但也少不了他对内心那份“浪漫”的坚守。
相较于尹希对选择研究道路的坚定,国内不愿意读博士、读完博士也不愿意从事研究工作的现象,令许多人对我国科研的未来心生忧虑。不过,在尹希看来,这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
“即使是哈佛毕业的学生,能够留在学术界的也非常少”,尹希说,在哈佛不光是教职,即使是博士后的位置竞争都很激烈。他所在的工作组,每年有两三个博士后的位置,但来自全球各地一等高校的博士申请人却高达五百多人。
甚至于,他曾经有同事已在哈佛成为助理教授,最终还是选择了其他行业。所以在他看来,有不同的选择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作为前辈,他还是建议那些有志于作研究的人,“在博士期间学习纯数学、纯物理是最好的选择”。
在他看来,拿到博士学位并不只是作出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更应当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严格训练,这对做任何其他工作都大有裨益。而数学和物理学对于人的思维方式的训练,“会让你觉得其他的工作什么都可以做,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情”。
用玩儿的心态作研究
如今,尹希主要从事弦论和量子场论的研究。在他看来,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作物理研究的模式,而是与数学研究有许多非常类似的地方。
虽然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缺乏实验,但尹希认为,自己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数学上比一般物理的其他方向要严密得多”。
在他看来,从20世纪初,物理已经变成了理论领先于实验的学科,而这也是一个学科成熟的表现。从那时起,物理的理论就开始独立发展,因为app家对于物理理论的理解非常深刻,本身数学的严密性几乎能够决定一个理论,也就能够预测出很多实验结果。
谈起自己的研究,尹希话变得多起来,说话间透露着对自己研究领域的无限热爱。正是因为这份热爱,让尹希在哈佛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也仍然自得其乐。“我工作只做我觉得有趣的事情,所以基本上就跟玩儿一样。”尹希说。
正是这种“玩儿”的态度,让他能够很好地在工作与生活之间保持平衡。“需要我花很多时间专注工作的话,我就会非常专注于工作,有时候连着好几天不吃饭不睡觉。”尹希说,但是完成一项工作之后,“该怎么玩儿还怎么玩儿”。
如果你认为尹希的生活如同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一般轨迹单调,那就错了。如今的他,几乎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外面,去不同的地方旅行、访问。即使是在哈佛工作的时间,他也会每个周末去攀岩,或者背上睡袋到山里待两天。尹希笑称:“我觉得一点儿都不单调。”
《明升中国app报》 (2015-09-29 第1版 明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