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荀澄敏 黄辛 来源: 发布时间:2015/8/27 10:08:51
选择字号:
东华大学的特色援疆路:说走就走,薪火相传

 

五年前,时任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的邱夷平教授在网上的一声呐喊,开启了该校特色援疆的篇章。

■本报通讯员 荀澄敏 记者 黄辛

从上海到新疆,4000多公里路程,40多个小时火车,今年暑假期间,东华大学纺织学院36名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塔里木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7名本科生,以及部分教师组成的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第五期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援疆团,踏上了为期16天的社会实践之路。

作为援疆团的发起者,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邱夷平仅仅是在网上发了个帖子,便立刻引来了一群学生响应。“这样有目标、分层次、不断推进的社会实践,培养了一群有专业知识、民族情怀、责任意识的当代新青年。”邱夷平说。

“说走就走”的援疆团

五年前,时任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的邱夷平教授在网上一声呐喊:“敢不敢坐五十几个小时的硬座火车,重走当年知青援疆路?”没想到他的号召立即得到了东华师生的积极响应,当年(2011年)便正式组建第一期援疆暑期实践团,以发挥纺织学科优势为特色,开启了特色援疆的篇章。

这一“说走就走”的社会实践一坚持就是五年,作为援疆团总指导的邱夷平每次都亲自带队,他说:“2015年正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如今新疆正在大力发展纺织明升,而学生对新疆的了解却很少,通过每年的社会实践,才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国家纺织行业大发展地区的情况。” 在东华纺织学院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搞纺织的怎么能不到新疆这个棉纺重地来看一看呢?

五年来,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很多海归的青年教师主动请缨加入援疆团;也有人从援疆团的一名普通的援疆团成员,成长为了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的专业教师;还有更多的学生因为援疆团与新疆解下了不解之缘……五年来,已经有十几个曾经的援疆团员回到新疆各地工作,成为新疆纺织服装明升发展的生力军。

薪火相传“援疆路”

8月4日,搭载第五期援疆团从上海出发的Z40列车开开停停,万里援疆路第一步就迈出的有些艰辛。“古城西安看海,秦兵马俑变海军,陇海线被淹,‘一带一路’大通道受延阻。”因为铁路西安段发生泥石流,铁轨被冲断抢修以至于火车不断晚点,援疆团的成员们也忍不住调侃起来。经过72小时的奔波,援疆团终于抵达各个社会实践点。

第五期援疆团中有9名博士,本期援疆团阿克苏小分队的队长吴佳骏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几年我国纺织业向西部以及中亚等地转移,国家又给予新疆很多政策支持。”吴佳骏说,“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去实地考察一下新疆纺织业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事实上,新疆正慢慢吸引内地的企业去新疆投资发展,这不仅带动了当地人民的就业与发展,也促进了新疆的稳定与团结。”

每个援疆团的小分队中都有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这样在一起的机会在学校里比较少,但在新疆实践的日子里,各分队队员们面对不同的受培训对象,经常在一起熬夜备课,及时调整修改PPT内容及讲座的难易程度。虽然辛苦,却让整个团队的成员充满成就感。“我们所学的知识,真正能够学以致用,看到团队的小伙伴都在成长,我也觉得很高兴。”吴佳骏说。

“新疆时间睡觉,上海时间起床。”这是援疆团的真实写照。援疆团副团长李东说,“白天,我们穿梭于库尔勒市的大街小巷,寻找散落在城区各处的服装厂、奔波在开发区工业园、走访坐落此地的纺织厂;夜晚,我们则忙着写通讯、写心得、整理手机版,经常持续到深夜一两点钟。”即使是这样高强度的社会实践,东华大学的学生们依然忙得很开心,“调研活动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了新疆巴州地区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更让我们深入生产一线学以致用。”

抓饭、拌面这是援疆团队员们每日主食,烤肉、大盘鸡、各种香甜的瓜果,更让队员们爱上了新疆这片热土。“印象中的新疆是茫茫戈壁滩,来了之后才知道新疆有这么多资源,新疆人民这么热情。”援疆团成员杨颖说,“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到新疆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这片土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短短半个月的社会实践已经结束了,但这段新疆行的经历却让每一个“90后”大学生加深了对新疆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说有机会还要再来新疆。东华大学援疆团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足迹、洒下了汗水、播种了情谊,“纺织援疆,专业兴疆”之路在一届届援疆团薪火相传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明升中国app报》 (2015-08-27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