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郭英剑 来源: 发布时间:2015/8/6 9:20:16
选择字号:
技术改变人文:人文学科的一场革命

 

■郭英剑

“数字化人文学科”就是数字媒介与传统人文学科研究在各自发展的道路上碰到了一起,进而走向了一种交叉与融合。

技术改变教育,技术也改变学术。由于“数字化人文学科”的出现,技术带给人文学科的,可谓一场革命。

所谓“数字化人文学科”(Digital Humanities,简称DH),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有了超过20种的定义,目前学界较为流行的认识,是指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与人文学科间的一种交叉研究与教学领域。其主要是将数字化了的材料和本身就是数字化的材料结合起来,把传统的人文学科、社会app的研究方法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工具以及数字出版融为一体。

简言之,“数字化人文学科”就是数字媒介与传统人文学科研究在各自发展的道路上碰到了一起,进而走向了一种交叉与融合。但这种交叉与融合并非单向,而是双向的。一方面,数字化媒介的工具与技术进入到了传统的人文学科之中,另一方面,人文学科所具有的提出问题的模式也同样进入到了数字化媒介之中。

相当一部分的数字化人文学科集中于文献与文本的研究,而它们的研究与媒介研究、信息研究、社会学研究等对于文献与文本运用数字化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数字化人文学科,则是产生了新的学术分支,比如将多媒体、元数据与动态环境交融在一起。还有的数字化人文学科研究则在关注文化数据组的视觉化问题,如有研究者把计算方式运用于分析诸如谷歌图书数据库这类庞大的文化数据组。

虽然有人把数字化人文学科的历史追溯到了上世纪40年代,但“数字化人文学科”这一术语的诞生,则是到了2004年。当时《数字化人文学科手册》出版,该书的编者为了避免人们仅只把该研究领域视为是人文学科的数字化,而发明了这个术语。

到了2006年,美国的国家人文学科基金会(NEH)成立了相应机构,2008年更名为“数字化人文学科办公室”,有力推动了这一术语在美国的流行。2009年,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在费城召开年会,“数字化人文学科”成为大会的主流话语,也在大会上被公认为是今后一个时期内位居首位的学科增长点。

新兴学科机构的诞生

现在,西方国家的很多高校,都已经在体制内设置了相应的研究机构,有以“系部”命名的,也有以“学院”命名的,还有以“研究中心”命名的。这里仅举几例。比如,英国的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专门有“数字化人文学科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设有“高新技术人文学科研究院”,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设有“公众历史与数字化人文学科研究中心”。

下面,我们不妨以建立较早的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数字化人文学科系”(以下简称DDH)为例,来看看这些机构的学术目标与建设任务。

DDH建立于1991年,开始时名为“计算机处理人文学科研究中心”,到2011年始更为现名。它既是一个学术的系部机构,也是一个研究中心,在国王学院隶属于艺术与人文学院。该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其基本的学术目标是要培养人们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人文学科研究上的应用意识,对此有所认识、理解,并且能够掌握基本的技能。

DDH基本的建设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作为一个系部机构,承担着学术与专业建设的任务;其次,作为一个研究中心,倡导在人文学科研究中合理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同时,作为学院众多系部之一,也为其他系部提供相应的艺术与人文学科方面的研究支持。

这些新兴机构的诞生,使得数字化人文学科有了体制的依靠,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发展途径。

斯坦福大学的相关研究

斯坦福大学是美国较早开展数字化人文学科研究的高校。据该校相关资料介绍,斯坦福对数字化人文学科的研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到目前为止,虽然该校尚未有单独的机构设置,但有关方面的研究却在该校很多单位中一直开展着。这其中就包括“斯坦福人文研究中心”。

在该研究中心,单独设有“数字化人文学科”的专项研究。而且,据斯坦福最近的报道,该校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

斯坦福当下的数字化人文学科项目都与跨学科研究有关,由于采用了3D绘图、电子文本分析、数字化,以及高级视觉化的技术等手段,使得这些项目都能对传统的人文研究带来新的方法、给予新的启发。然后,借助于网上发布与虚拟档案的建立,从事数字化人文学科研究的学者既尝试着共享一些能够有新发现的原始资料,同时,也在努力搭建一个学术共同体和信息共享的平台。

就在前不久的2015年5月5日,斯坦福人文研究中心举办了一场学术研讨会,参加者都是专业领域的学者和技术方面的专家。会议的主题是讨论数字化工具如何能够突破人文学科研究固有的边界,如何能够从课堂的讲台走向文本的分析。同时,他们也探讨了人文学科独特的提出质疑的学术特征,又能如何突破数字化工具的疆域。

斯坦福学者的研究获得了来自美国人文社科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这些基金项目都是专门针对人文学科研究所设计的一系列网络视觉化工具。

比如,斯坦福法语副教授埃德尔斯坦和历史教授冯德伦两位领衔主持的项目“历史之网”,就获得了将近30万美元的资助。为此,该课题组要建立一套视觉化工具,从而为他们名为“绘图名人共和国”的项目服务,而这一项目就是想以名人为例,探讨在17世纪到18世纪时人与人之间是如何通过信件和物品进行交流的。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来分析。如此一来,该项目将会使人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联结知识分子的社交网络带来新的认识。

数字化人文学科的未来

数字化人文学科无疑还处于开端阶段,但未来却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当下来看,“数字化人文学科”超越传统人文学科研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字化技术手段能够促使人文学科的学者走在人文学科的前沿,而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有利于新的学术发现。

其次,因为新的技术手段,往往能够把不同学科和跨学科领域的学者吸引到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与同一个学术问题当中来,从而使得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展合作研究,拓展了人文学科较为单一的特征。

最后,人文学科研究质疑和提出问题的学科特征,在其使用过程中,反过来有助于数字化技术手段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方法的改进和提高,从而将传统人文学科的主观能动性发扬光大。

总之,“数字化人文学科”的发展有利于人们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化、历史与社会。对其未来前景,我们还可以拭目以待。(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明升中国app报》 (2015-08-06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