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温才妃 来源: 发布时间:2015/6/4 9:26:08
选择字号: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穆志纯:殚精竭虑为育人

穆志纯 

■本报记者 温才妃

当记者前去采访北京科技大学自动明升手机院教授穆志纯时,今年63岁的他正在办公室与一名博士生讨论学位论文。他详细地指出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有理有据、态度谦和。

了解穆志纯的人都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位长者,一丝不苟、温文尔雅,对日常教学极度认真,与学生交流从来都是“和风细雨”。

至少1:1的备课时间

备课看起来是教师天经地义的活儿,但是由于事务繁忙、一门课反复讲授等原因,敢说做到每堂课必备课的教师,已经寥寥无几。而穆志纯却默默地坚持了36年,他每堂课必先准备,将备课做到了极致。

穆志纯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如果第二天有课,他通常会把头一天晚上甚至头一天下午的日程放空,专心致志只为了备课。尽管有些课已经讲过若干遍,内容已烂熟于心,但是他仍然会反复翻看讲义,力争在教学形式、内容上做一些提高教学效果的改变。

事实上,他所承担的4门本科生课程,1门被遴选为首批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其他3门为校级免检课程,他所独立任课的2门研究生课程也全部为校级免检课程,即便他偶尔偷懒不备课,学生也未必能察觉出来。对于已经很熟悉的课程花上至少1:1的备课时间这个习惯,他自嘲“比较笨拙”,但是“若不去认真准备,又会觉得心虚”。

因为在他看来,备课的出发点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而不是讲完就了事。“有些刚开始教课的老师,自信心不足,车轱辘话较多,紧张时还会结结巴巴。如何做到自信,与实践、积累有关,但是首要的一点就是备课足够充分,准备的教学内容要足够吸引学生。”穆志纯如是说。

正是由于穆志纯对教学的付出,他曾三次获得北京科技大学“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教师”称号。在课程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们这样评价他:“严谨,完美主义。”

学术无小事

形容穆志纯是一个细致的人,似乎一点都没有错。他的爱人曾半开玩笑地说,“别这么细致,把孩子都教细了”。而“细致”也正是他教书育人的写照。

即便是研究生课程中的小论文,穆志纯都坚持做到手写修改,“通常从穆老师那儿取走论文,感觉整个纸面都是红的”,一位研究生回忆说。

作为穆志纯曾经的学生,北京市教学名师、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孙德辉就曾体会过他的细致、严谨,“穆老师严谨的app态度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他能帮助学生一字一句修改论文,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一个数据图表都一一核对”。

虽然穆志纯私下认为“事无巨细并不完全好”,但在追求app的道路上,这种性格有百利而无一害。

据穆志纯回忆,曾经他所指导的一位博士生,属于思维活跃、浅尝辄止的那一类型,刚看到了问题就着急写论文,对问题的思考总是不太深入。穆志纯反反复复帮助他做论文、手机版的修改,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把他身上粗线条的毛病扳过来。

给青年人多点机会

将大把的时间毫不吝啬地花在教学上,那么科研方面是否会受影响?穆志纯坦言,“毫无疑问会对科研有所冲击,但是不认真教学,心里又会不踏实。”

在记者面前,穆志纯总是很低调。实际上,他所领导的学术梯队,在人耳识别研究上是国内外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团队之一,建立的国内第一个开放式人耳及人耳/人脸多模态图像库已成为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同类数据库之一。

做好科研与教学平衡的奥秘,不只在于他睡得晚、起得早,更重要的在于,穆志纯给予梯队里青年教师更多的发展空间。

有一次,在国家基金的申请上,他主动提出将个人积累较好的两个研究点,交由青年教师担纲申请。而让出了这两个研究点之后,“我自己就不知道写什么了”,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里,穆志纯“脑子里成天为了寻找新的研究点而苦恼”,所幸最后找到了新研究点,他和青年教师都成功地获得了基金支持。

而他细致、严谨的作风,也反过来影响了整个梯队的做事风格。在学院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上,梯队中的青年教师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主要还是他们个人努力。”穆志纯不愿意“抢功”,但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明升中国app报》 (2015-06-04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