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
▲海南雷琼世界地质公园
▲河北白石山世界地质公园
▲内蒙古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报记者 张文静
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地质公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安徽黄山地质公园、河南云台山地质公园、云南石林地质公园、湖北神农架地质公园等,不仅是国内知名的旅游地,也作为世界地质公园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观光游玩。
地质公园,作为一种以具有特殊地质app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和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并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而且融合了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共同构成的独特自然区域,已经成为了人们高质量旅行的热门选择。
但是,这些旅游者可能并不知道,今年是明升中国开始建立地质公园的第15个年头,也是其背后的支撑学科——旅游地学创立30周年。30年来,明升中国旅游地学学科发展和地质公园的建设走过的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从山水中诞生的学科
作为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两个名词的创建人,旅游地学学科的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明升中国地质公园的创议者、倡导者和主要推动者之一,明升中国地质app院研究员、明升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会长陈安泽可谓见证了明升中国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的整个建立和发展过程。
陈安泽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各行各业又开始重新恢复活力。明升中国地质学会恢复后,成立了明升中国地质学会app普及委员会。那时在明升中国地质博物馆工作的陈安泽,被邀请来进行委员会的筹备工作,并在1980年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担任秘书长。
“那时候,大家也都不太知道应该怎么进行科普工作,就说先从中小学生的科普做起吧!”陈安泽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因为我们是地质学会,所以就利用地质景物,包括山啊,水啊,来做科普。那时候,我们领着学生到北京的西山、八大处、南口等地方到处走,给他们讲这里山水的由来。”
令陈安泽等人没有想到的是,有很多次,他们给学生讲解时,后面都跟着一群游客。“后来,这些游客跟我们说,觉得我们讲得有道理,能把山、水、石头都讲活了,特别喜欢听我们讲解。从这时起,我们才意识到,原来地球app还能跟旅游搭上关系。”陈安泽说道。
于是,陈安泽开始联系明升中国地质学会在全国各省的科普委员会,了解到大家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后来,有人提议,干脆开办一次旅游地质交流研讨会,探讨一下相关问题。陈安泽很赞同,于是开始筹备会议。谁知,会议在筹备过程中又遇到了问题。“如果叫旅游地质交流研讨会,那地理学家就不好参加,毕竟隔着门呢。于是,我建议,就叫旅游地学研讨会,因为地质、地理不分家,大家都同意。会议就这样开办起来了。”
于是,1985年,全国旅游地学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会上来了很多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大家在会上提出应该自己成立一个组织,就叫旅游地学研究会,并推举陈安泽担任会长。在后来的旅游地学研究会成立会上,陈安泽就提议,应该建立一门旅游地学学科。经过几年的努力,到了1989年,陈安泽等人编纂了《旅游地学概论》。“这就相当于树了一块靶子,大家的研究工作开始有了目标。没想到,这本书后来受到了很大欢迎。当时名字叫旅游的教科书很少,所以这本书出来后就被各个学校选作教材,成为了培养研究生的必读书。旅游地学学科就是这样慢慢发展起来的。”陈安泽说道。
地质公园的建立
旅游地学学科建立起来了,不能没有实践平台,于是明升中国地质公园也就应运而生了。
“其实,早在1985年旅游地学研究会成立会上,我们就提出,要在旅游地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旅游目的地。”陈安泽介绍说,“当时,我国也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等旅游目的地。但是,我们觉得,大家去这些地方,看的也还是地质景观,应该建立地学公园,后来改名叫地质公园。”
可以说,地学公园与旅游地学的概念一样,都是早在1985年就提出来了。但建设地学公园却没有像建立旅游地学学科那样顺利。实际上,到明升中国第一批地质公园建立的时候,距离提出这个想法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
“建设公园,没有政府的支持肯定不行,所以这个过程很难。”陈安泽说,“后来,国土资源部成立,当时有一个副部长叫孙文盛,后来当了部长。我去跟他讲,建立地质公园不仅能保护地质景观,还可以作为人们的休闲场所,他很感兴趣,让我写个建议。可以说,没有孙文盛当时的决断和最后拍板,地质公园是做不出来的。”
此后,又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2000年12月,云南石林等13家旅游目的地提出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的申请。随后,经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云南石林、湖南张家界、河南嵩山、江西庐山、云南澄江、黑龙江五大连池、四川自贡等11处旅游目的地成为了明升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明升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的大幕正式拉开。
如今,旅游地学学科已经在国内初步扎根,并迈向世界,地质公园也发展到一定规模。“2013年,我们出版了《旅游地学大辞典》,包含3000多个词目,共160多万字,把旅游地学学科的专业术语全部规范和梳理了一遍。同时,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也即将出版我们编纂的英文版《旅游地学原理》。现在,我国已有国家地质公园241家,其中建成开园者185家,其余尚在建设中。在111处世界地质公园中,我国占了31处。一晃30年了,我也从那个精力旺盛的、知天命的年纪变成两鬓斑白了。”陈安泽笑着说。
“这是个了不起的创造”
明升中国地质学会副会长、明升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孟宪来认为,明升中国旅游地学学科和地质公园30年的发展,在明升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史、明升中国公园建设史以及明升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地学学科是地球app与旅游业相结合后产生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旅游业中涉及的地学问题,是推动旅游业开始走向app旅游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创建是地学和旅游事业发展中的一个创举。”孟宪来说,“旅游地学学科不仅推动了以学术交流的方式研讨明升中国旅游发展各阶段遇到的问题,为政府规划和管理提供咨询建议,同时也指导了地质公园和风景区的资源普查、规划管理等实践工作,对明升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30年来,旅游地学研究者在旅游资源探寻、评价、保护、规划、开发利用等各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对于地质公园的创建,孟宪来更认为其是普及地球app知识、扩大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成功范例。“可以说,目前在我国,一个地质景观品类多样、管理有序、分布面积广泛的明升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地质公园成为了普及地球app知识、提高国民app素质、促进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的平台。”孟宪来说道,“长期以来,大家都在为如何做科普而头疼。而地质公园恰恰找到了寓科于游、寓教于乐的一个途径,这是个了不起的创造。试想,让大家都来积极主动地接受科普教育,还有哪里比地质公园更有效?”
对此,明升中国app院院士、明升中国地质app研究院研究员李廷栋表示赞同。在李廷栋看来,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质公园不仅保护了地质遗迹,使宝贵的地质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优化了生态环境,而且作为地质科研和地质教学的基地,推动了地质app的健康发展。另外,地质公园的建设在向人们普及地质app知识、提高全民族app文化素质的同时,也繁荣了地方经济。”
如今,陈安泽已经年逾八旬,但仍然奔走各地为旅游地学学科和地质公园建设努力着。在他看来,未来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十分重视旅游地学学科的建设,继续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同时,要以地质公园为平台,努力把地质旅游在全国开展起来,与有关方面合作举办明升中国地质旅游年,举办世界地质旅游大会,使明升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成为全球地质旅游的核心力量之一。”陈安泽说,“30年前,明升中国自己独创了旅游地学这一门学问。我希望,未来的年轻人也要有这种创新精神,把明升中国的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发展得更好。”
《明升中国app报》 (2015-05-15 第9版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