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陆琦 来源: 发布时间:2015/4/29 0:32:29
选择字号:
专家称弱厄尔尼诺事件或致我国今夏南涝北旱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最新公告,一个弱的暖池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在今年3月形成。

明升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随即发出提醒:受其影响,今年夏季,我国可能出现“南涝北旱”。

失约的超级厄尔尼诺

其实早在NOAA发布此次公告的1年前,app家便预测可能有一次超级厄尔尼诺正在酝酿当中。

“当时很多学者认为会有超级厄尔尼诺到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大可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指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根据厄尔尼诺的经典理论,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水的热含量越大,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强度就越大。

恰恰,2014年初,赤道太平洋的热含量很高,其强度与1982年发生超级厄尔尼诺前相当;而且,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发展变化与1997年发生超级厄尔尼诺前的情况非常相似。

但最终,很多人期待的超级厄尔尼诺并没有如期而至。这令app家感到不解:“为什么看起来非常类似的年份最终的结果却迥然不同?” 原因是,去年的预测遇到了短板——“欠西风”。

陈大可指出,厄尔尼诺的产生及其类型取决于西风暴发事件与热带太平洋热含量低频变异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在2014年春季,热带太平洋并没有出现像1997年春天一样持续的强西风异常(即西风暴发),也就是说,缺少了一种产生超级厄尔尼诺的动力条件。

弱厄尔尼诺事件更难预测

不同寻常事件对于app家来说是非常有用的。NOAA气候模式专家加布里埃尔·韦基表示,去年的注册迫使app家重新审视已有的经验法则,并寻求更全面的解释和更完善的模型。

目前对厄尔尼诺的主流预测方法有两种:一是建立在长期观测资料基础上的统计预测模式,二是建立在地球流体动力学原理之上的动力预测模式。

“对于提前6个月以内的预测,两者的准确性没有太大区别;但对于更长的提前量,后者有明显优势。”陈大可说。

陈大可同时指出,强厄尔尼诺事件有可能提前2年预测,但由于受随机过程影响,暖池厄尔尼诺这类较弱的事件可预测程度较低。

预测的难点主要在于:对厄尔尼诺的物理机制认识不够、观测资料不足、预测模式存在系统性误差等。“我们关于西风暴发对厄尔尼诺影响的研究,为认识和预测厄尔尼诺提供了新思路,但要准确预测厄尔尼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陈大可坦言。

今年厄尔尼诺影响相对较小

事实上,厄尔尼诺事件存在多种表现形式。

通过对过去50年观测资料的分析,陈大可将厄尔尼诺事件分为3种基本类型:冷舌厄尔尼诺(或经典厄尔尼诺)表现为热带中、东太平洋的大面积变暖,强度适中,出现最为频繁;暖池厄尔尼诺发生在热带西太平洋日期变更线附近,强度较弱,最近10多年来有增多趋势;极端厄尔尼诺的最大值出现在热带东太平洋的秘鲁沿岸,强度大、范围广,在过去100年只发生过3次。

“不同类型的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不同的物理过程,而且对于区域和全球气候具有不同影响,尤以极端厄尔尼诺事件为巨。”陈大可说。以1997~1998年的超级厄尔尼诺事件为例,至少造成2万人死亡,全球经济损失高达340多亿美元,其间我国北方出现了罕见的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

NOAA气候预测中心副主任迈克·哈尔佩特表示,今年的厄尔尼诺强度弱,并且来得也很晚,这将使其产生的影响最小化。

但与厄尔尼诺有关的一些影响可能在未来的几个月中浮出水面。

经验表明,在暖池厄尔尼诺年份,我国的降水分布倾向于“南涝北旱”。“但必须注意的是,现有经验只是基于几次暖池厄尔尼诺事件得出,而每次厄尔尼诺事件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陈大可强调,只能说今年夏天我国出现“南涝北旱”的可能性相对要大一些。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