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玉 资料照片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教授赵家玉突发心源性疾病,与世长辞。和众多北理工人不同,他给世人最多的印象不是军工,而是烟花。
被雾霾困扰的国人对烟花的情绪很纠结。不过,在绿色环保时代,烟花从未缺席。比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大脚印”,新明升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的“和平鸽”等。烟花可以环保,并且烟花已经环保。
赵家玉是和环保烟花分不开的一个名字。20世纪90年代初,赵家玉在国内首先提出烟花爆竹安全环保化。冷(低温)烟花、无烟无污染烟花、无硫安全环保黑火药技术等多个成果在他手中诞生,且已被广泛应用生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环保烟花。
环保烟花通过改变配方,改变系统的氧平衡和燃烧温度,控制燃烧反应,并减少燃烧后的生成物。这些研究都是赵家玉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赵家玉的科研任务是研究军用烟火。1957年,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介入礼花研究,是赵家玉关注民用烟火研究的起点。
从1984年开始,赵家玉就致力于烟花爆竹科技发展及安全性改进,但这只是他自拟的“项目”。自拟项目意味着没有任何外界援助,自己买原料,自己拟定技术标准。而军工项目一般时间紧、任务重,科研工作非常紧张。赵家玉像挤海绵里的水一样,把时间从生活的间隙里挤出来,去研究民用焰火。更难能可贵的是,赵家玉没有将眼光仅仅停留在国内市场,他分析研究其他国家焰火科研情况。比如,他会抽出时间深刻剖析苏联注重军用焰火抛弃民用焰火的原因。
1992年,政府限制在部分大城市燃放烟火,许多烟火科研人士纷纷转行。赵家玉没有离开,他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要研发新型环保而安全的焰火。他提出烟花爆竹安全环保化是该行业的唯一出路。在此基础上,他研究了多项可推广性技术成果,其中无硫安全环保黑火药技术成果目前已通过中试,是一项极有应用价值的app技术成果。在烟花爆竹新材料研究方面,也有多项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推广到了40余家生产工厂。
赵家玉生前常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让烟花蜕变重生。赵家玉做好的这件事,使我们在前行中无须忍痛放弃绵延千年的传统和记忆,使我们能在灿烂的夜空中和前人遥遥致意。只不过,作为一个理工科教授,他大概不会想这些。
无烟、微烟、无残渣、防雨防潮、安全可靠、极佳的可视性……赵家玉想的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背后是一次次的试验,试验背后是科研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持。许多试验都是在夜里完成,清晨收工、忙起来饭也顾不上吃,这都是经常的事,平常的事。
APEC会议焰火燃放专家组组长、北京奥运会烟火技术负责人、烟花爆竹国家标准专家组组长……赵家玉主持审定了数十项国家标准,多次参加重大烟花爆竹事故调查和分析,起草了国家“十一五”烟花爆竹科技发展规划,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的研究任务。除此之外,他还是北理工的一线教学教师。
从北理工火工与烟火技术专业毕业留校任教,许多年来,赵家玉主讲课程包括烟火学原理、烟火测试技术、烟火技术与安全等,已编著《烟火效应测试技术》《烟火技术与安全》等教材。给大四的学生讲专业课,8点钟上课,他每次提前至少10分钟进课堂,没有迟到过一分钟。他在教学过程中常融入自己的科研实践、技术、成果和学科前沿的动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北理工烟火研究有一个延续性,要让这方面的优势发扬光大。我现在60 多岁了,今后最重要的工作是带一批新人,把他们培养出来。”这是他2009年接受媒体采访所说的话。
而今,他已离去,留下漫天繁华。(本报记者 李玉兰)(原标题:离去,留下漫天繁华——追记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赵家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