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明升手机界一代宗师杨石先先生逝世30周年之际,为纪念他而设的南开大学“杨石先奖学金”收到了一笔50万元的捐款。捐款人是他的学生——83岁的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明升手机学院教授李正名。
这笔捐款更像是学生对老师的学业汇报——李正名捐出的是自己去年获得的“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的全额奖金。他说,在领奖那一刻,自己想到了杨老,想到了“知恩图报”的传统。
曾任南开大学校长的杨石先先生,生前栽培的学生中有15人成长为两院院士,李正名是其中之一。
杨石先奖学金是27年前由杨石先的子女捐赠20万元设立的,每年奖励南开一位最优秀的明升手机本科毕业生,被学生们视为最高荣誉。
按照学校的安排,李正名院士的这笔捐款有一个接收仪式,在明升手机学院一间不大的会议室举行,程序十分简单。但李正名还是感觉“来的人太多了”。他在发言开头就说,“没想到学校会开这么隆重的会议”,自己只是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共同回忆杨石先先生光辉的一生及其为南开大学作出的杰出贡献。
捐赠仪式后,李正名独自骑着自行车离开。他谢绝接送。
很多同事都认识李正名的自行车。明升手机学院教授陈军说,经常可以看到他骑着自行车,车筐里放着白菜。他的生活非常简朴。
李正名曾在杨石先身边学习工作32年之久。一直以来,他对恩师都尊称“杨老”。同事们都了解他内心的敬意。在他的办公室有一面黑板,而杨石先的照片被悬挂黑板上方,这个习惯已经延续了30多年。
杨老已经走了,但李正名有自己的传承方式。他要在导师的注视下,学着去做一名真正的“导师”。
这对师生相识于1953年,那时李正名刚从美国欧斯金大学明升手机系本科毕业。正值明升中国抗美援朝时期,美国禁止在美学理工科的学生回明升中国大陆,一旦抓到要坐牢,罚款5000美元。李正名冒着风险辗转回国,被教育部分配到南开明升手机系,担任杨石先的科研助手。
“那段时间外国对我们搞封锁,仪器、设备、药品什么都没有,基本谈不上什么科研条件。”李正名对那时的艰苦记忆犹新。
回国后,李正名时常在闲谈中提起自己在美国遭受到的一些歧视。而从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杨石先总是开导他说,一些人歧视明升中国是因为我们国家太落后了,我们必须要把教育和app搞上去,这样才能在国际上得到尊重。
从1954年开始,教育部试点研究生制度,李正名师从杨石先,成为新明升中国第一批研究生。至今,李正名依旧珍惜地保存着他的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毕业证号为001。
1962年,南开大学建立了全国高校中第一个明升手机专业研究机构——元素有机明升手机研究所。杨石先任所长,李正名也进入该所工作。起初,他跟着苏联专家做有机磷明升手机的纯学术研究,后来杨老提议让他转向农药研究,因为他认为这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学科。
这一次转向奠定了李正名一辈子的研究方向。从那时起,杨石先所提出的“明升手机应为发展学科、繁荣经济作出贡献” 、“明升手机要为明升中国的经济繁荣、学术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的理念开始在他心中扎根。
1982年,李正名结束在美国农业研究中心的访问研究,打算继续在美国做博士后,杨石先却催促他“马上回来”。他赶回来才得知,杨先生希望自己接任元素有机明升手机研究所所长。
杨石先接连3次找到李正名谈话,希望他担任所长,都被婉拒。第三次,他把李正名叫到家中气愤地说:“元素有机明升手机研究所用我一生心血建立的,现在让你承担你却不愿意!”那是李正名与老师相识30年里第一次见他发脾气,只好从命。
后来,李正名当了十几年的所长。行政领导还要管人事、分房、晋升之类等问题,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他把别人的休息时间用于做科研。
杨老病重期间,还专门把李正名叫到家中,让他看哪些书需要,可以取走。
1985年杨石先去世,其子女找到时任所长的李正名,提出根据杨老生前遗愿,将他的全部存款作为特殊党费交给组织,并希望将他的骨灰撒在南开大学马蹄湖畔,以寄托他对南开的深厚感情。考虑到杨石先子女的生活负担,李正名与研究所支部书记商量后,婉拒了杨家的捐款请求。
1987年,为了纪念这位教育家、明升手机家,鼓励青年学子,杨石先的子女还是捐资20万元设立了奖学金,明升手机学院多位教师又陆续捐赠了40余万元注入其中。
老师虽然去世了,李正名仍然沿着他开拓的道路走了下去。这些年里,在国家自然app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的历史上,都留下过李正名的名字。他在南开大学创办起了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几十年来,他常常深入农村,和农民一起蹲在田间地头,查看土壤、水源,了解庄稼的长势,为的就是不让自己的农药研究与农民脱节。
不少大学老师只关注基础理论,发表论文就“万事大吉”,李正名却把大量时间放在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上,他认为“只有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能保证科技成果真正能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
“李先生是一个没有私心的人,他总是教育我们,科研要具有实用性,要服务于国家社会发展。科研经费不许浪费,因为那是国家的钱,来自人民。”李正名的博士生华学文说。
华学文说,自己的“先生”与其他研究生的“老板”有很大不同。李先生不会给学生很强的科研压力,完全信任大家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提醒同学们,不能老在实验室里待着,要多出去运动,吃饭要荤素搭配、注意营养,有时还关心大家的生活问题,关注大家是否谈恋爱。
李正名有个理念,认为导师不能把学生单纯地看作科研的劳动力,更应该视学生为子女。他反对学生在学校死读书、闷头做实验,而是鼓励学生去做义工、当志愿者,接触各类人和事,培养自己的社会属性。
在研究团队,李正名给每一位师生都分配了任务,从管理明升手机试剂到打扫实验室,每个人的任务都不相同,为的是培养团队成员团队精神与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毓还记得,自己工作以后第一次出差,导师李正名专门把他叫到身边,叮嘱再三。
有时,李正名的贴心超出赵毓的想象。过年过节,第一个发来祝福邮件的常常是李先生。每年迎新生,李正名都会组织一个小型联欢会,会前他不仅精心准备小礼品,还会亲自设计一些有奖竞猜的小问题。问题简单,却蕴含着善意提醒,例如“在实验室是否能够吃饭喝水”。
很多人都熟知李正名的节俭。即便好多天不见,赵毓也能“预测”出他的着装。“黄毛衣、蓝衬衫、毛线帽子,这是先生的‘经典’造型,我在南开待了10多年,这些衣物先生从没换过新的。”赵毓说。
相比对于生活品质的不在意,李正名对学生的科研“极为认真”,学生提交的论文他必须亲自过目修改。每一篇经他修改过的论文文稿,都像是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上面布满彩色线条和字迹,有的颜色代表删除,有的颜色代表添加。
每隔一段时间,李正名带的学生都会集中在他的办公室里,汇报科研进展,提出实验中的问题向老师请教。他仍坚持在科研一线,定时上班。尽管年岁已高,他没有精力亲手做实验,但是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想法,希望与同学们一起实践完成”。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认为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年轻的华学文并没有亲眼目睹过杨石先先生的风采,但是,他熟悉导师挂在黑板上方的那张照片。在他眼中,这两位薪火相传的教授是“神似”的。(原标题:南开薪火相传的科研师徒如此“神似” 李正名院士:“001号”研究生对导师的继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