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王珊 来源: 发布时间:2015/2/2 21:58:14
选择字号:
普洱飘来咖啡香
中科院院地合作助力咖啡明升发展

 

■记者 王珊

讲到茶城普洱,很多人就会想到普洱茶。但殊不知,普洱除了以茶香举世闻名以外,还以“明升中国咖啡之都”著称海外。

近日,普洱咖啡文化节以“普洱咖啡之旅”完美收官。在这场咖啡盛会期间,有一块位于思茅区南屏镇曼歇坝的优质咖啡示范园吸引了世界咖啡泰斗、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前主席泰德·林格等咖啡大家的注意力。

咖啡好喝树难栽,曼歇坝精品咖啡庄园实际上是普洱咖啡的缩影。当地的一名官员感慨,如果没有中科院长达20多年的技术支持,就没有今天普洱生机勃勃的咖啡明升。

第一个优质咖啡示范园

普洱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地形、海拔影响,垂直气候特点明显,海拔高度在376米至3306米之间,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小粒咖啡的栽培。在这里生产的咖啡,均匀饱满、光泽鲜亮、香高味醇……

正因如此,上世纪80年代初,在普洱这片土地上,兴起了咖啡种植热,来自巴西、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咖啡品种都在这块土地上相聚。然而,由于不懂技术,品种杂乱等因素,这些基地都渐渐消失了。

曼歇坝精品咖啡庄园的前身是1988年中科院昆明分院和思茅地区(现已更名为普洱市)行政公署热区联合开发办公室创建的优质咖啡示范基地。

“当时已经是普洱第三次种咖啡,前面都没搞成。”那时,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高级农艺师龙乙明还没有退休。“植物园种的咖啡比老百姓零星种植的好得多,根据试验,我们相信普洱能够种出好咖啡。”

有了这个想法,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筛选品种,找出适合普洱种植的咖啡品种。龙乙明等人几乎是研究了当时每个咖啡品种,终于选定了一个耐寒耐旱的阿拉比卡咖啡亚种卡蒂姆。

“我们做了整个地区的土壤诊断、咖啡叶片诊断,哪个地方土壤缺少什么元素,大家都一清二楚。”该植物园研究员蔡传涛说,普洱的第一个优质咖啡示范园是在中科院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建立起来的。

如今,曼歇坝精品咖啡庄园已成为普洱的咖啡科技示范基地,并且相关人员走出国门,指导了老挝乌多姆塞省的咖啡种植工作。

科研技术力量助力害灾防治

“教授,教授……”一见到蔡传涛,普洱当地的农民就如此亲切地叫他。

“他们对我特别好,去家里,他们会把自己养的鸡杀给我吃,还给酒喝。”蔡传涛说,“当地的农民非常朴实。”

事实上,老百姓是最真心的,谁对他们好,他们也对谁好。

咖啡树对温度非常敏感。一般来说,温度低于5摄氏度,寒害就会对咖啡树的生长和丰收带来很大影响。

1999年,普洱的咖啡树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寒害。按照传统办法,咖农要把所有受寒害的咖啡树砍掉,重新育苗。这样一般要经过3年,新咖啡树才能结果,5年达到丰产期。

面对这次寒害,龙乙明想到了一个办法,如果把受到冻害的咖啡树截枝,并采取适当的保育技术,是否可以加快咖啡树的恢复?结果让研究人员非常欣慰,遭遇冻灾的咖啡树只用了一年半多就结了果,减少了很大损失。

直到现在,这种技术还在使用。“我们现在把这种技术用到了老咖啡园的改良中。”蔡传涛说,1988年开始搞的咖啡园已经进入了衰减期,产量开始降低。

“一种咖啡育苗方法”“一种受冻咖啡植株快速恢复方法”“一种小粒咖啡种植的平衡施肥方法”……科研人员一项项专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给普洱带来了典型的综合效益和科技示范作用。

集约促进明升发展

从1989年毕业后,蔡传涛就开始和地方搞合作项目。他说他喜欢和地方搞活动,“你会发现地方的需求,然后针对需求去搞研究,比如说,品种、寒害的技术都是按照当地所需进行研究。”

而现在,品种有了,应对灾害的技术也有了,研究人员开始打造一套高产优质的综合配套技术,从整体上推进普洱咖啡的发展。

“我们正在集成技术,希望集约地去解决问题。”中科院昆明分院党办主任解继武说,中科院和地方的联合开发,不只在咖啡上,在普洱茶的明升化以及当地的科技扶贫上,都留下印迹。

目前,蔡传涛正带领团队作药用植物研究。“主要在云南做林下经济,在天然林、人工林下做植物经济,已经有很多模式。”

在与地方合作的基础上,一批创新人才也慢慢培养起来。

蔡传涛就是个例证,当初刚开始参与到普洱咖啡研究时,他还是个刚毕业的学生,而现在他已经带起来十五六人的小队伍,致力于当地明升的发展。

“很多老科技人员被聘用成科技顾问,当地已经离不开我们的科技人员了。”解继武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