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升中国青年女app家奖得主陈雪飞:夜空中最亮的星 |
|
陈雪飞
■本报记者 王晨绯
“躺在空旷的田野上,抬头就是星星满天的夜空,会很自然地去寻找最亮的那一颗,也时常把这些不断闪烁的亮点连线组合,让它们符合想象力深处最有趣的形象。”
这是陈雪飞对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在她的世界里,那曾夜夜仰望的星空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力量,一直指引着她,从青山和绿水环绕的家乡走进了app的殿堂。
探索星空,认知宇宙
现在已是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的陈雪飞,在双星演化和特殊恒星的形成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由此获得了第十一届“明升中国青年女app家奖”。
特殊恒星在天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蓝离散星是疏散星团或球状星团中与其他主序成员组成表面温度较高、光度更高的蓝色恒星。
蓝离散星自1955年被发现以来,有很多理论都试图来解释这类特殊的天体,其中一些理论可能更经得住观测的检验。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单独解释所有蓝离散星的特性。
“蓝离散星因为其特殊的观测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类星与标准的恒星演化理论不符,同时因为它们亮而蓝,几颗蓝离散星可以极大地改变一个星团的积分光谱特性,所以在星族和星团研究中非常重要,而它们的形成途径对其观测特征起着关键性作用。”陈雪飞告诉记者。在博士期间,她的研究解决了双星形成蓝离散星的机制问题,该成果被写入德国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专著《蓝离散星》。
近年来,陈雪飞开始关注Ia型超新星。Ia型超新星是天文上异常壮观的一类爆发现象,由白矮星热核爆炸产生。它们和蓝离散星是如此的不同,却来自相似的物理过程,受同一个规律支配,这让她更加领悟到星空的奥妙。
“吸血鬼恒星”的魅力
蓝离散星,西方媒体称之为“吸血鬼恒星”。这类从名字中就透露出鬼魅气质的天体,它们的寿命因为吞噬近邻恒星的物质而比标准的恒星演化理论预言得要长。这种吞噬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靠双星演化,物质慢慢地从一颗星流向另一颗星;另一种则是在密集星团的内部,两颗孤立的恒星直接碰撞,并合后形成一颗蓝离散星。彼时,虽然双星演化可以形成蓝离散星这种概念已有,但一些基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如两种形成机制在观测上如何区分?双星演化理论预言和观测事实矛盾等。
在攻克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陈雪飞的感受是复杂的:一方面她需要从冗杂的观测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另一方面,她还需要用复杂的物理公式去计算和模拟自己的理论框架。所有这一切都与当初抬头仰望星空时田园牧歌般的场景截然不同,但她始终没有忘记最初的向往——“吸血鬼恒星”对她有着鬼魅般的吸引力,能够揭开它的面纱将是一种多么浪漫的追寻!
经过不懈的努力,几年后,陈雪飞给出了双星物质交换形成的蓝离散星表面元素丰度异常这一重要识别条件,解决了双星演化并合形成蓝离散星渠道和观测之间的主要矛盾,并第一次从理论上给出了蓝离散星对星团积分光谱的贡献:包含了蓝离散星的星团积分光谱可以使其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百分之二十。伴随着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际天文学一流杂志上的发表,陈雪飞已然成长为该研究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如今的陈雪飞除了享受着自己热爱的研究,还积极呼吁营造一个更加多元、平等的环境,以此帮助更多年轻女性在科研领域崭露头角,也鼓励着所有满腔热忱的青年在成长拔节的岁月里爱上app。
“基础app研究需要积累和沉淀,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机遇就会不期而至。”陈雪飞寄语青年人。
如今,陈雪飞又多了app家之外的另一重角色——母亲。在陈雪飞办公室墙面上一个低矮的位置,还留着孩子刚刚学会写字时稚嫩的笔迹——“妈妈,我出去玩了,你不用担心我。爱你的又又。”在歪歪斜斜的线条里,陈雪飞看见的是孩子的天真与懂事,而记者看见的也是她作为母亲的自豪与幸福。
时至今日,在家人入睡后,陈雪飞仍会习惯性地轻轻点亮书桌上的台灯,伴着氤氲的光线遥望夜空中令她动容始终的繁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她希望能用自己的一点努力,让人们在敬畏之余对浩渺星空多一些理解与好奇。
《明升中国app报》 (2015-02-02 第7版 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