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陆琦)日前,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水质安全与水处理微生物学研究组在研究中,揭示了紫外消毒的潜在健康风险。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app与技术》杂志上。
培养法是水厂检测各种微生物指标时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而细菌VBNC状态的存在势必会使这一方法低估水中细菌,包括病原菌的水平,对饮用水的生物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紫外消毒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单、无有害副产物、经济高效等优势,在水处理中越来越广泛被应用。然而,迄今为止对于紫外辐射诱导病原菌进入VBNC状态的研究非常有限。
研究人员开展了紫外处理对于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VBNC状态的诱导现象的研究,发现紫外消毒能够有效降低两种病原菌的可培养性,然而反映其活性的16S rRNA基因的转录水平却均没有显著变化,从而证实紫外辐照能够诱导两种病原菌进入VBNC状态;同时,两种毒性因子依然能够高表达,说明进入VBNC状态的病原菌依然具有致病性。
他们对两种进入VBNC状态的病原菌进行复苏实验,发现在适宜的温度和营养条件下,两种病原菌均可复苏,并且大肠杆菌显示出更强的复苏能力。
研究结果系统地揭示了紫外消毒的潜在健康风险,研究人员强烈建议将紫外消毒与其他工艺相结合,保证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