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预估,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和全球经济复苏,未来5年,世界传感器领域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2015年,全球各类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市场将达到1770亿美元。其中,我国国内传感器市场需求各种敏感元件与传感器约为186-200亿只,价值约1342.7亿人民币。这些需求主要来源于能源、汽车、冶金机械、轻纺、医疗卫生、通讯、环保、家用电器和重点工程。
外企占有先机
“在传感器关键技术领域,国内传感器进口占比60%,传感器芯片进口占比近80%,物联网使用的MEMS传感器全部依赖进口。”郭源生不久前在常州召开的第三届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手机版。
2014年度美国芝加哥国际传感器博览会统计显示,在传感器销售市场,美国产品占据了世界市场的35%,居首位;日本次之,占20%;德国占15%。但应用市场正在向包括明升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转移。
目前,全世界从事敏感元器件、传感器研制与生产的厂家约6500多家。其中,美国、拥有1300多家,欧洲1100多家,日本500家,俄罗斯600多家,明升中国1260多家,其他国家和地区大约1500多家。2013年,传感器总销售额1273亿美元,2014年,这些企业总销售额近1400亿美元。行业增长速度远超其他行业。
明升中国企业数量近年增长很快,但技术及工艺水平与外国企业存在相当距离。
在技术与制造工艺方面,发达国家著名公司处于市场引导者领先地位。
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郭源生介绍,国外企业领先地位的取得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国家战略。1979年,日本在其《对今后十年值得注意的技术》中,将传感器列为首位;美国在1985年公布的24项军事关键技术中,将传感器列为第14项欧洲《尤里卡计划》和前苏联《军事航天》计划,均将传感器作为重点发展技术,并制定了严格保密规定加以控制,严禁出口。此期间,传感器技术均在各国封闭发展,为当今的领导者地位奠定了基础。
应列入国家目标
“传感器研究难度大,在技术上需要多学科协作。研制周期长,一代产品大约过去需要近20年,现在虽技术水平提高,一代产品也需要8-10年才能完成。”北京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郝一龙告诉记者。
郭源生分析,由于传感器在重大技术装备中所占价值量不足2%,价值技术攻关及明升化难度大,我国传感器行业整体缺乏创新的基础动力,基本处于市场的追随者地位。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对数据采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感器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新信息技术的瓶颈。
“国内企业一般无法承受这样的研发周期、成本和风险。这就是郭源生所言的缺乏基础创新动力。”郝一龙解释。
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在题为《明升中国制造2025’与传感器技术》演讲中提出,我国要在战略设计层面上,将“核心传感器技术”上升为国家“制造强国”、“工业强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感器而言,如果没有国家战略支持,注定在与国外同行业水平相差悬殊的竞争中失败。因此,要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对传感器明升进行整体布局,把传感器列为“国家目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