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马卓敏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9 12:55:00
选择字号:
朱立平团队:以团队的力量征服世界“第三极”
——记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朱立平团队

 

■本报见习记者 马卓敏

有这么一群人,以撩开青藏高原神秘“面纱”为己任,以团队的力量征服这个神秘的世界“第三极”。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朱立平团队

作为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好似害羞的姑娘不肯露出自己的真容。

有这么一群人,以撩开青藏高原神秘“面纱”为己任,志同道合、荣辱与共。他们常年深入到青藏高原腹地开展艰苦卓绝的野外科考研究,欲把青藏高原的美毫无遗漏地展示给世人,以团队的力量征服这个神秘的世界“第三极”。这就是由明升中国app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朱立平研究员带领的团队。

精诚协作,高度配合

朱立平团队主要聚焦于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研究,这也是朱立平个人近20年的主要科研方向。带领学科组开展前沿性app问题研究,并努力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朱立平本人也是整个团队奋斗的目标。

多年的野外科考经验让朱立平对于团队协作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总结。他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由于青藏高原具有海拔高、气候恶劣、环境艰苦等自然特点,从工作性质来讲,几乎所有的考察和监测研究都需要团队的配合。

从事青藏高原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研究,最重要的是获取理想的研究材料。由于野外工作地点是在风急浪高的青藏高原湖泊,需要团队协同进行基础数据调查、钻取沉积物、监测水质、采集水样等艰苦工作,所以没有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精神,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朱立平告诉记者,在水上平台钻取湖芯沉积物时,需要4个人一起完成下钻、锤击、提钻、封管的工作,而青藏高原的天气往往是上午风平浪静,下午便风起云涌,这就要求在海拔4000~5000米的湖上工作,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而这是极其考验团队配合能力的。完成任务起锚的一瞬间,团队成员要一起用力从100米甚至200米的水下淤泥中拉起10公斤重的铁锚,而在风急浪高时拉起4个这样保持平稳的锚,考验的正是团队的精诚协作能力。

如果说日常取样中的团结是通过配合表现出来的话,那么遇到危险时的团结则更多地体现在团队成员间不畏艰险、互相帮助的意志品质上。由于水上考察距离较长,遇到大风浪时,往往会遭遇预先估计的燃油不足或考察船发生故障等突发情况,这就要求湖上的队员在保持冷静的同时,岸上的队员要奋不顾身营救遇险同伴。而顶着五六级大风,在漆黑寒冷的湖水中搜索和营救遇险成员是朱立平团队经常遇到的情况。

在朱立平团队中,成员们的研究方向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任劳任怨主动承担艰苦工作。特别令朱立平感动的是,一位做遥感工作的女生,主动要求参加秋冬羌塘湖泊调查的艰苦工作,在朱立平看来,主动承担并非自己研究范畴的工作也是团队精神的体现。在11月的羌塘与可可西里地区,日间最高温度已经低于零摄氏度,由于地处冻土地带,队员们只能在开始封冻、地面出现少许结冰的季节进入考察点,所以大量消耗人的体能。团队成员能主动选择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令朱立平十分感动。

群策群力,氛围包容

实际上,团队的协作不仅体现在野外考察中,也反映在大量的样品实验分析中。“虽然团队成员各有研究侧重,但对于采集回来的样品,如遇到一些必须分析的项目,无论安排给哪一位成员,他们都能按时按质完成,并且数据在团队之间毫无保留地共享。在这种团队精神的影响下,每一位新成员都积极参与公共样品处理与分析,这个过程既培养锻炼了成员的业务技能,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态度。”朱立平告诉记者。

一个团队app水平的提高,固然离不开全体成员的刻苦钻研与不懈努力,但成员间互相深入交流、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也是推动科研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作为学科带头人,朱立平深知如果app结论总出自学术带头人,那这个团队的水平就不会再有所提高。因此,针对每一项研究,朱立平团队成员都会各抒己见,共同得出结论。他们通过争论,逐渐厘清问题的思路,找到解决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团队中似乎没有了领导与成员、老师与学生的界限,包容的气氛就自上而下地形成了。

此外,包容不仅表现在学术争论上,也体现在团队成员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近几年来,作为团队负责人,朱立平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参加出国交流与合作、国内大型会议、专题培训等有利于提高学术水平的活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团队也常常组织一些聚餐、郊游等活动,不仅加强了成员间的交流,也密切了团队家庭之间的联系。朱立平告诉记者,团队的进步,是团队成员集体的进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

不畏艰险,开拓进取

如今,朱立平已率领团队完成了大量的青藏高原湖泊基础调查,开展了基于沉积过程的环境变化历史重建和现代气候变暖条件下的湖泊演化研究。目前,他们承担的科技部“青藏高原资料匮乏区综合app考察研究”项目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攻克青藏高原大中型湖泊的基础数据和青藏高原湖泊整体的面积与水量变化问题。

朱立平告诉记者,在青藏高原地区大于500平方公里的10个湖泊中,他们目前已经完成了8个湖泊的基础调查。从湖泊沉积的角度来看,团队首次开展了纳木错湖泊沉积物厚度的地震剖面调查,并得出初步结果:纳木错如果进行钻探,人类有望了解过去一百万年以来的环境变化历史以及构造活动事件。

此外,朱立平团队的另一个科研进展是利用湖泊沉积物系统研究青藏高原过去2万年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并且发现了气候转型的事件及其发生时间,从定量的角度讨论了环境变化的幅度。

在关于纳木错水量变化的一项研究中,朱立平团队就认为,虽然大气降水对纳木错湖泊总水量的补给占有绝对地位,但近年增加的水量中,冰川融水占有较大比重,冰川加速消融在纳木错湖面快速扩大中起了主导作用。但是,这种研究毕竟还是从局地观测的角度进行的解释,要真正了解气候变暖、降水变化、生态系统等一系列发展过程,无疑需要在更多的地点开展更长时间的观测研究,同时需要研发适合青藏高原地区的大气和水循环模型,才能从机制上认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态势,从而app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而这些,都将是未来朱立平及其团队成员刻苦攻坚的难题。

《明升中国app报》 (2015-11-09 第7版 学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