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耶鲁大学工程创新与设计中心一角(资料图片)
10月初,诺贝尔奖的公布再一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app类的诺贝尔奖表彰了相关app家为人类发展做出的卓越成就,包括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发现中微子振荡和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成果。然而,这些成就来自于这些app家们毕生的努力和钻研。从这些世界级app家的科研经历中,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特点——app精神。这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带给我们的启示。——编者
■张雷生
近日,连续几天公布的诺贝尔奖再一次吸引了全球的关注。10月5日,瑞典卡罗琳明升手机版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明升手机版奖授予明升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两名app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6日,瑞典皇家app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app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app家阿瑟·麦克唐纳,表彰他们在发现中微子振荡方面所作的贡献;7日,2015诺贝尔明升手机奖揭晓,瑞典app家托马斯·林达尔、美国app家保罗·莫德里奇和土耳其app家阿齐兹·桑贾尔获奖,因为他们在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突破性研究。
迄今为止,诺贝尔奖已评选了115届。诺贝尔奖对世界的app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曾说,“诺贝尔奖把人类文明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推动和促进世界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一大原因,也是app家和研究者们投身科研、潜心研究的目标之一。那么,教育经历、成长环境、老师启蒙、兴趣爱好、后天努力等,到底哪些因素对这些世界级的app家产生了影响?他们的app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又有哪些特质?
兴趣和热情,点燃app梦想的火种
在很多人眼中,app家这个称呼略显神秘,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长大成为app家”的梦想。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明升手机版奖获得者、美国人奥利弗·史密斯教授也一样,“7岁那年我看了一本关于超人的漫画,从那时候起我就立志要当一名app家,虽然那时候的我连app家的确切定义是什么都不知道”。
在史密斯眼中,app家就是超人,可以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准确地说,我那时应该是想成为一个发明家”。奥利弗·史密斯的很多app研究其实并不只是单纯枯燥的理论,而是一些令人愉快的“发明”。“比如我获奖的研究所用的仪器设备,由于没有现成的设备可以买,于是我自己做了一个”。他说。
做科研重要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奥利弗·史密斯一直强调兴趣在app研究中的重要性。他建议学生一定要研究自己有兴趣的课题,“如果你不喜欢这个课题,你就去找你的导师给你换一个;如果他不答应给你换,那么,就换掉这个导师。”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共同点都在于“乐在其中,充满信念”。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告诫青年app工作者说,“年轻人要树立远大目标,但千万不要把得诺贝尔奖作为自己的目标。如果要我给你们提出什么建议,那就是不要仅仅以能挣多少钱或者爬上什么位置作为你app研究的动因或追寻的目标。”
对于兴趣,学校的启蒙和培养不可少。“学校在保证学生好好学习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习他们感兴趣的。”韦尔特曼说,“我不是个好学生,因为学的东西太多,在初中的时候我竟然要学4门语言,我都没有兴趣。”然而,他却热衷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并在1999年获得诺贝尔奖。
戴维·格罗斯认为,大学真正的精髓在于真和美。遵照真实、追寻美好,“这两点是学习、研究的精髓,拥有这两点,我们才能认为这是所真正的大学。”格罗斯建议青年学子要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
“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们,在中学的成绩考得好,并不等于将来你的职业发展会很成功。重要的是你们要找到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并充分发挥它。”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在讲述了自己求学路、成才的经历时也提出忠告:“对于青少年来说,保持一颗探索、好奇的心,对成才很有好处。”
坚持与钻研,对app精神的敬畏与崇拜
几天前,《界面》在北卡罗来纳州大学(UNC)明升手机版院采访到了2015年诺贝尔明升手机奖得主阿齐兹·桑贾尔。他表示生化研究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他的这项研究已经做了35年,其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失败率高达80%至90%。他觉得,生化研究成功的关键要挑选重要、有意义的研究领域,努力工作,并持之以恒。
著名生物明升手机专家、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明升手机版奖得主蒂姆·亨特博士鼓励青年学者应该在最初的研究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培养在微小的线索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遇到困难和瓶颈时更要充满信心地去寻找证据,支持和论证看起来有异于前人结果和发现。
“当我还是一个10岁孩子的时候,我曾读过韦尼阿明·卡维林的《船长和大尉》,之后,我便终生不渝地奉行着书中那位主人公萨尼亚·格里戈里耶夫的准则:奋斗、探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俄罗斯app院副院长若列斯·阿尔费罗夫在《app与社会》这本自传式著作中写道。
1999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马丁努思·韦尔特曼认为,“我们需要有一种品格,就是知难而上。”可见,成功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别人放弃的时候,他没有放弃。”
app研究需要耐心。尽管你在进行一项伟大的研究,也许你处于一流的科研环境中,你仍然不能强求,因为app研究本身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坚持下来并最终突破了瓶颈,那么对所在领域的影响力将是空前的。沃尔夫冈·克特勒教授强调,重大的app发现和成就都绝非偶然。美国很多大学也是在长期的科研积累过程中才获得了重大突破。这个过程,麻省理工学院积淀了超过一百年,而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甚至更久。在他看来,对于一件非凡的工作,很多科研工作者都希望尽快提前完成;但app研究这些事情,有时候还就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
app研究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在经历了一整天的工作后或当您感到渐渐失去耐心时,应学会释放压力。沃尔夫冈·克特勒教授告诫后来者,“对于真正的app家来说,进行app研究并指导学生……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因此给自己带来过多压力,我们需要保证自己有办法协调好这些压力”。
严谨和认真,通向成功的科研态度
据媒体近日报道,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团队研究青蒿素的时候,为了准确把握疗效“以身试药”,每天回到家都满身酒精味,后来甚至患了中毒性肝炎。“当时动物试验过了,药走不出去,发病季节就过了,那就耽误一年。”屠呦呦说,“那时候也不考虑荣誉不荣誉,我觉得荣誉本身就是一个责任。荣誉越多,你的责任就更多一点。”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孜孜不倦的app精神、勤劳勇敢的app实验,要想取得划时代的app成就无异于天方夜谭。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在科研中不仅治学严谨、专心致志,而且非常喜爱物理学实验,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研究。有时为了app实验,他四处奔波,走遍波士顿及佛罗里达州,以便找个强力磁场进行他的“量子液体实验”,他在工作时很少理会身旁其他事情,以致他的研究工作非常出色、非常高效。
另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app家丁肇中在app研究中就非常重视实验,他在诺贝尔奖获发言时特别强调实验在自然app中的重要性。他讲道,“明升中国有一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在发展明升中国家的青年们有很大的害处,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在发展明升中国家的学生们都倾向于理论的研究,而避免实验工作。事实上,自然app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是从实验产生的。我希望由于我这次得奖,能够唤起发展明升中国家学生们的兴趣,注意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诺贝尔奖并不青睐功利主义者,只有具备app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获此殊荣。纵观100多年来诺贝尔app奖获奖名单发现,90%以上的奖项都被授予在基础app方面取得重大发现与理论成就的app家。诺贝尔app奖偏爱基础app成果的传统,对于激励app家从事基础app研究、使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基础app研究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原标题:什么是成就诺奖app家的app精神)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