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活动可能促成白垩纪物种灭绝
尽管人们的普遍共识是6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与地球的相撞促成了接踵而至的物种大灭绝(其中包括恐龙)。但新证据显示,这一撞击触发了更强烈的火山活动,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物种灭绝。
对火山活动的这些新的测量可能是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它们表明在撞击的5万年内,德干火山的爆发率有了急剧的增加。为了取得对该印度境内火山爆发范围内火山活动的了解,Paul Renne等人对火成岩矿物进行了高分辨率氩年代测定。这些数据与岩石分层结合揭示了该火山区域的某些分区在小行星撞击之前就已经有活跃的火山活动。
该研究组指出,那里的一个特定分区的火山平均爆发频率出现急剧下降,但熔岩体积(每单次火山爆发事件的熔岩体积)则有所增加,使得平均岩浆喷发率增加了约两倍。作者说,从高频—低容量喷发过渡至低频—高容量喷发表明岩浆管道系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大容量熔岩喷发在物种大灭绝后持续了约50万年,它反映了物种灭绝和海洋生态系统初步复苏间的时间轴。因此,作者提出,白垩纪物种灭绝或源自小行星撞击和火山活动增加的叠加效应。
燃料结构改善降低爆炸性能
爆炸性燃料的危险可能不久后会因为一种新材料的开发而降低,这种材料是由极其长的多聚物链组成的,它能降低燃油的雾化及随之出现的爆炸性。超长多聚物可降低燃料爆炸性的吸引力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在创建这样的多聚物链的同时又不会损害燃料其他方面的特性则一直颇具挑战性。随着多聚物链长度的增加,在其经受剪力性流动时,多聚物的分子骨架会遭受较大的应力或张力。这会导致其共价键的断裂;这种“剪力降解”会导致多聚物链缩短至一个令其有价值的功效丧失的地步。
然而,长链多聚物本身也会堵塞燃料系统及引擎。在断裂时能重新组装的长链多聚物将会是一个诱人的解决方案,只不过这样一种多聚物会自我黏附而形成环状结构。基于现有知识,Ming-Hsin Wei等人计算出了理想的多聚物链长度以及避免环状结构形成所需的强度,并最终达到了自装配强度的适当水平。该团队接着求助于电荷辅助氢键,它们通常比一般的氢键强3倍;将电荷辅助氢键置于2个不同多聚物链的末端,使它们连接在一起,从而成为具有足够键合强度的更长的多聚物链。其结果是产生了一种在受到流动剪力时可裂开的多聚物,但它又能在需要防止雾化时重组成为超长的多聚物链。
基因抑制可帮助记忆形成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了若干基因,它们会在记忆形成后的不同时间点受到抑制。这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明显的抑制改变与依赖活动的可塑性相关,它们可为长期记忆是如何形成的提供重要线索。为了更多地了解在记忆形成中基因的作用,Jun Cho等人在环境恐惧条件作用后应用了小鼠海马体的核糖体特征分析及RNA测序。研究人员对受训练小鼠的海马以及某些没有受过训练的对照组小鼠的海马进行了分析,时间点为条件作用后5分钟、10分钟、30分钟和4小时。根据核糖体分析数据,研究人员在那些受过训练的小鼠中寻找有着不同表达的基因,并总共发现了104个这样的基因。
在这些基因中,有近一半受到抑制的基因是由雌激素受体α(ESR1)调控的,而它们的下调在30分钟的标记处就受到了注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进行两项依赖海马体的作业中,抑制ESR1可显著损害小鼠的记忆形成。这些结果表明,ESR1可能在调整学习后的基因调节网络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项研究凸显了在记忆形成中,基因抑制受到压抑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栏目文章由美国app促进会独家提供)
《明升中国app报》 (2015-10-13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