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黄博纯)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小平团队与美国波士顿大学刘平华实验室合作,发现并证实了链孢霉菌中麦角硫因的生物合成新通路,有助于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生物代谢工程大量生产麦角硫因。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有机快报》上。
麦角硫因是一种含硫咪唑氨基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麦角硫因,只能通过其转运蛋白OCTN1从饮食中摄取,且在特定的人体组织和细胞中富集。在生物功能方面,麦角硫因被认为是一种与细胞质醇及谷胱甘肽类似的天然细胞内抗氧化剂。app家指出,其在维持人体红细胞的功能并保护其免受氧化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特定物质(如肿瘤化疗药物顺铂)诱发的神经细胞损伤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新研究证实了一个更简洁的麦角硫因生物合成途径:链孢霉菌中的非血红素铁酶Egt1可利用半胱氨酸代替γ-谷氨酸-半胱氨酸作为底物,催化2到4一步转化。这不仅把麦角硫因的生物合成途径缩短了两步,而且避免了麦角硫因和谷胱甘肽合成之间的相互竞争。此外,该团队还发现并实现了链孢霉菌中的C-S键裂解酶的体外活性重建,该酶被证实可催化裂解4的C-S键,生成麦角硫因。
《明升中国app报》 (2015-01-06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