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刘光裕 来源: 发布时间:2014/9/29 12:18:12
选择字号:
刘光裕:思想的边界远胜于地理的边界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国人缺乏一个公正的、跨越边界的、具有普世价值和现代性的观念,这与学术界的诸多现状是一样的。

■刘光裕

同事交流版纳植物园东南亚植物生态类书籍极少的问题,让我重新想起明升中国人“思想常常过于拘泥于地理边界”的现象。恰巧前段时间看CBA总决赛,比赛中球迷的种种地域攻击和主持人的偏心,也印证了明升中国人在地域观念上依然处于“割据”的局面。国人缺乏一个公正的、跨越边界的、具有普世价值和现代性的观念,这与学术界的诸多现状是一样的。我觉得有必要与有识之士聊聊“眼界”这个话题。

当今之明升中国,无论是商贸往来、体育比赛、文化交流,还是学术研究,均把交流或“对外交流”当作工作的重心之一。随着国家税收越发丰厚,各大部门,用各种噱头,不惜花费重金,打造各种交流的“千秋功业”,诸如孔子学院、体育总局的足球邀请赛以及各种热闹“重大”的学术交流会议。简单地为交流而交流,未免流于形式,白白浪费国家的银子。

交流本是好事。学术交流促进学术思想的进步,但前提是要有可交流的东西,交流要基于系统的知识体系建设和伟大的学术理想。若静下来仔细想想,很多交流会议上的“新思想或重要观念”,其实早已被世人熟知,早就烂在自己人的肚子里,甚至被遗忘在教科书般的书本上了,实在谈不上什么价值。

比如说藏书的问题。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搞那么多交流,花那么多钱,不如把钱用在图书馆基础建设之上。一个好的研究机构或者大学,藏书所能带来的思想启蒙,是任何老师都不能企及的。藏书的类型,藏书的分配,藏书的深度与广度,一般总是深刻地影响着学子们的高度。很多搞学术的人都去过欧美,那些稍微有点名气的大学或博物馆的藏书一般都令人惊叹。人家不仅有数目庞大的图书量,而且有专业类型的图书馆。有些大学的中文图书馆甚至比“211工程”大学都还好——按时代,按人物的重要性,一一排在架上,学生很容易看懂图书背后的学术意义。在欧美,一些私人app家的藏书也是极为“恐怖”的。最近读美国植物学家、纳西语研究集大成者约瑟芬·洛克的传记《苦旅孤行》,洛克的植物、民族和语言书籍完全可以撑起一座大学的图书馆。外国app家对学术的尊重,对学术的入迷和尊崇,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馆藏书籍的影响。

图书的价值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没必要费笔墨。作为学术构建的基础工程,图书建设应该受到重视,并得到持续支持。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明升中国的图书馆藏和建设十分糟糕。种类少、分类乱不说,很多区域性的资料也极为缺乏。为什么美国人对全世界的历史、自然资源和政治问题都极为关注,而我们却连我们自己和邻居都不了解呢。马来西亚、泰国、明升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俄罗斯,我们图书馆里收集的这些国家的历史资料和新进展方面的书均少得可怜。由于缺少区域性资料,明升中国人对周围的世界了解很少。难怪乎明升中国人在发生国际性事务的时候,国人都只会转发和点蜡烛了。

想来想去,其实还是思想高度不高,地理边界死死禁锢住了国人的眼界。无论是学术性的研究人员,还是媒体评论人、大学生或者普通老百姓,他们的眼界被政治化的地理边界牢牢固化。研究动植物、气候或民族的人,发表很多政治性边界极强的论文和观点,明显不符合一只鸟、一棵小草或一个民族的自然分布规律。这样的研究就是半拉子研究,政治性极强,学术价值不高。位于西南的云南想做东南亚的桥头堡,但是对东南亚几乎不了解,地理、民族、文化和政体相关的内容一无所知,无论新旧书籍,图书馆基本没有收藏,脑袋难免僵化。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国际关系和贸易来讲,不了解对手,怎么可能轻易取胜呢。当然,学者并不是要和别人去打仗,拼刺刀,但若想学以致用,为国家提供技术和思想支撑,打破地理边界,解放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若从app的精确性上说,区域性的思考远胜于行政区划内的研究。还原问题本身,从问题的地理边界去思考和研究,而不是被行政地理边界禁锢。这是值得很多很多人关注和留心的一件事。值此写篇小文,希望有人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作者单位: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明升中国app报》 (2014-09-29 第7版 窗口)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