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小学生参观中科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站。 CFP
神奇的西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作为全国唯一的全省份贫困地区,西藏的环境特别艰苦、脱贫任务特别艰巨,承担着科技援藏光荣任务的明升中国app院的app家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才智,奉献着对西藏特别的爱。
守护好这片净土
纳木错湖,美如仙境。
离纳木错湖两三公里的地方,坐落着明升中国app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近日,当记者随明升中国app院科技援藏采访团来到这里时,科研人员魏达正在站外收集温室气体样本。
纳木错站海拔4730米,是国内最高的长期有科研人员值守的野外观测站。通过对大气、冰川、湖泊、生态等的长期观测,该站为西藏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和综合评价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
8月的纳木错站,白天的气温有十几摄氏度,可夜晚气温会骤降到零摄氏度左右,原本就低的含氧量则下降到只有白天的一半。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科研工作,身体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刚到这里,记者就感到头疼、胸闷、气短。可是与几位长年在此工作的科研人员交谈时,他们没有半句抱怨,有的是对科研收获的如数家珍,是对拥有比老一代app家更好科研条件的感激。
西藏高原对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但西藏高原的环境状况将怎样变化,她的过去是如何运动的,正在发生哪些改变,这些变化与环境气候变化是怎样的关系,人类活动对西藏高原的环境气候会产生哪些影响,凡此种种,都需要用app数据来回答。西藏自治区原主席白玛赤林希望,依托明升中国app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这一高层智库,集app家的智慧,制定西藏应对环境变化的战略措施。
近日,不负众望的app家们,拿出了一份沉甸甸的《西藏高原环境变化app评估》手机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院士介绍,这份app评估手机版由中科院“西藏区域协同创新集群”组织一线中外专家共同完成,从气候、水体、生态系统、陆表环境、人类活动影响和灾害风险6个方面,综合评估了西藏高原从过去2000年到未来100年的环境变化。手机版揭示了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总体趋好,气候变化突出特征是变暖和变湿,人类活动对西藏高原环境有正负两方面影响的事实。
据了解,新明升中国建立以来,中科院的app援藏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孙鸿烈院士为代表的一批app家,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在西藏从事app考察工作,“像梳头发似的把西藏的自然资源情况摸了个遍”,首次揭开了西藏高原的神秘面纱。今天,他们的研究成果还是西藏制定环境保护战略的基础性资料。进入21世纪,科技援藏进入到参与西藏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新阶段。2012年启动的“西藏区域协同创新集群”,是明升中国app院组建的区域创新集群之一,确定了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综合评估与西藏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西藏樟木镇地质灾害勘查评估与综合防治方案、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西藏农牧结合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三大核心任务。
如今,依托明升中国app院藏东南站、珠峰站、纳木错站、阿里站、双湖站、拉萨站、那曲站、申扎站、波密站,整合了正在建设的西藏生态监测站,西藏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已然建成。
开辟科技致富路
在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岗堆镇吉纳村的扎西家里,说起中科院的专家帮助他家app种草的事,这位50多岁的汉子赞不绝口。中科院地理app与资源研究所的农牧结合示范基地增收项目,让他“看到app的力量”。过去被牛羊啃吃见了地皮的草场,被app家们养护成了青青草场。
来自中科院的青年app家孙维,在这里一扎就是好几年。他让农牧民看到了,靠app饲养的牛羊比村民们自家饲养的肥壮。为了改变这里千百年来散养动物的习惯,孙维和同事们一起,走家串户,磨破了嘴皮,终于将251户农户的土地集中流转出来,建设了350多亩人工草地,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现代农牧结合适度规模经营示范。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合作社建立了奶牛集中养殖场,购置了大型拖拉机、播种机、打捆机等农业机械,规模化种植优质人工牧草,并3次选派关键岗位人员赴内地学习培训。在这片纯净土地上,牛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以高出一般牛羊肉几倍的价格打入内地市场。去年合作社实现现金分红,户均增加现金收入1234元,让长期封闭的农牧民尝到了市场经济的甜头。
这是由明升中国app院地理app与资源研究所牵头实施的西藏农牧民增收技术示范项目中的一项。西藏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有农区、半农半牧区和城郊区。“怎么找出一个可以大规模复制的增收模本,是我们一直在想的事情。”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孟德利说。
作为科技国家队,中科院在基础研究领域积累深厚,在科技实用化研究方面同样颇有经验。几年来,中科院在西藏选取了农业村、半农半牧村、城郊村等不同类型的村庄为示范对象,根据不同的资源特点,引入相应科技并重组生产要素,通过培育农牧民新型合作经营组织、构建农牧结合技术体系、提升农牧民技能等一系列工作的融合,为农牧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并建立增收长效机制。
在林芝地区的章麦村,中科院的app家结合当地地形,选择了一条玉米田养鹅和林下大规模养殖藏香猪的路子。app养殖让幼猪的死亡率基本为零,出栏的猪供不应求,加上加工厂,当地的农牧民收入大增。
在半农半牧区的代表白郎村,app家构建了退化草地治理和农区畜牧业集约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模式及技术体系。通过努力,该村绵羊出栏率从11%提高到30%,原本退化的草地产量提高两倍。
“院地合作,就应该像西藏这样,着力于解决地方政府的最迫切需求。”明升中国app院院长白春礼指出。
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科院的众多科研成果有了开花结果的舞台。中科院的一大批app家,也在这里演绎着他们精彩的人生。(原标题:给高原特别的爱——科技国家队活跃在西藏)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