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穆荣平谈率先行动:在新的历史时期调整好定位 |
|
■本报记者 彭科峰
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中科院不久前正式启动“率先行动”计划,新一轮改革大幕拉开。分类改革、资源整合、新评价机制等问题,都是“率先行动”计划实施中的热点和难点。
针对这些问题,《明升中国app报》记者日前对中科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进行了专访。
不同历史时期应有不同定位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院,强调中科院要牢记责任,“率先实现app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一年后,中科院“四个率先”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尽管具体细则仍待完善,但改革的大方向已定,一场前所未有的浪潮正席卷而来。
在“率先行动”计划中,中科院下属研究所的分类改革被外界视为核心部分。按照计划,各研究所要分成卓越创新中心、大app研究中心、创新研究院、特色研究所四类。回顾上世纪90年代的“知识创新工程”,两次改革对研究所有何不同意义?
穆荣平认为,两次改革的背景不一样。1998年,中科院启动“知识创新工程”时,所面临的问题是经费不足、科研条件落后、人才队伍不稳等。之后,国家对科技的投入大幅增加,中科院下属研究所的条件也得以改善。随即,教育部启动“985”计划。如今,国家经济总量和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我认为,科技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嵌入到经济发展中去。科技界、科研机构在新的历史时期,也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定位”。
他举例说,中科院在启动“知识创新工程”时,就已经有过建立创新基地的设想,但因当时明升创新水平相对落后,企业对高科技的有效需求不足。随着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的崛起,科技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已深入人心。因此,中科院适时启动创新研究院计划,就是要加强科技与明升的融合,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支撑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率先行动”计划需要在实践中完善
对于中科院此次启动的“率先行动”计划,研究所普遍表示欢迎和支持,但对研究所的定位、四类机构的优劣等仍存在一些疑虑。
对此,穆荣平认为,白春礼院长也强调研究所分类改革“不搞一刀切”,“这四类机构定位各有侧重,同类机构也各有特点。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分类改革政策。对研究所来说,率先推进改革是抓住重大发展机遇的正确选择”。
穆荣平还提到,在四类机构中,比较有难度的是创新研究院的建设,而在卓越创新中心和大app中心这两个方面,中科院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特色研究所也比较容易理解。“当然,创新研究院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他举例说,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明升技术创新方面有着独到的经验,“研究院善于围绕明升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整合一流的创新要素,成效很好”。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在自主开展技术和系统开发方面有特色,“它们是根据自己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明升发展的预判,结合自身优势,组织科技攻关成功,再请用户来挑选”。
穆荣平认为,这两个研究所的经验都值得总结和借鉴,在“率先行动”计划中,各个研究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定位。
国家须重视app咨询工作
穆荣平长期从事科技和创新政策研究,参与了国家许多重要规划和创新政策研究的起草。他认为,国家需要进一步重视app咨询工作。app家在事关国家科技发展政策研究起草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过程中参与的机会仍不够充分。
此次中科院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中,明确要组建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这是建设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的战略举措。穆荣平认为,智库建设的关键是“有效整合院内外相关研究资源,强化智库的科研、咨询和教育三个功能的一体化建设”,同时,构建全球化的科技智库研究网络,必须充分发挥院士群体的app思想优势和政策研究专家把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的综合集成优势。
“过去几十年,我国对于app咨询工作的有效需求是不足的,很多方面没有充分发挥app家的咨询作用。比如生态环境建设、重大工程等方面,政府应加强app咨询工作。”穆荣平表示。
他同时强调:“应该说,改革是一种状态;或者说,改革是一种常态。在‘率先行动’计划中,各个研究所需要不断对照标准不断调整,实现科技和经济的完美结合。”
《明升中国app报》 (2014-09-23 第1版 明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