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科平
8月18日,中科院党组召开全院领导干部和科研骨干视频大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院党组夏季扩大会议精神,就启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简称《“率先行动”计划》)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会议要求全院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决定性阶段,作为国立科研机构,中科院如何在国家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向“四个率先”的目标迈进,令人关注。
宝剑锋从磨砺出。打造一把推动创新的科技利剑,一番艰苦的打磨势在必行。
此次启动实施的《“率先行动”计划》,为中科院整体规划了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是国家科技战略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步伐,体现了中科院人一贯的积极思变、主动求变的改革创新精神。《“率先行动”计划》中,研究所分类改革无疑是最核心的改革内容。分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细化和完善顶层设计,开辟国家科研机构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特区”和 “试验田”。
毋庸置疑,这项改革不仅涉及中科院组织体系和宏观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也涉及研究所的定位和科研方向,更涉及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和运行机制的动态优化调整。改革涉及面之广,系统性之强,情况之复杂,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
因此,对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每一名中科院人既要保持充分的估计和清醒的认识,更要保持坚定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不因束缚而动摇信念,不因阻碍而推诿退缩。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有些长期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受到国家政策、外部环境、体制机制等内外部因素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客观上还存在许多困难。特别是如何建立有效促进跨所跨学科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如何有效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和增强队伍创新能力,如何提高投入产出效益、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这些“硬骨头”有待我们一个一个去咬碎、咀嚼和消化。
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可能招致非议甚至抵触。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有时还会产生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也会增加改革的难度。原有的经费分配机制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惯性,研究所人员对于新的定位和角色需要有一个明确认识的过程。改革势必会引起身涉其中的人的不适、不解或不满,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没有阵痛就不会有发展。
改革之路路阻且长,往往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科院的改革航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科技布局、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等都是事关长远发展的根本性、深层次重大问题,每一项都牵涉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恰恰因为是漫漫长路,方可预见前路充满期待、未来始于足下。
改革,是时代赋予中科院的使命,是中科院自身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每一个中科院人都应当勇于担当,不辱使命, “率先”突破!
此前,机关科研管理体系的改革已经启动了中科院新一轮改革的引擎。这场改革被誉为突破了从前在科研管理上“九龙治水”的局限,开创了紧凑的“矩阵式”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的表率”和“遵循规律的举措”。
此次研究所分类改革,则成为改革全面铺开的核心内容。正如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所说,研究所分类改革不刮一阵风,不搞一刀切,而是要按照“试点先行、标杆引领”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除了分类改革,中科院还将在调整优化科研布局、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智库建设新体制、全面扩大开放合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发展举措,重点解决当前科研工作同质化竞争、碎片化扩张、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中科院人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为创新发展谋求更多红利。
任何改革方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关键要看改革的方向是否正确。在实现“四个率先”的征途上,中科院将探索建立和完善科技评估和资源统筹配置模式,促进科研布局调整优化,进一步把重点科研力量集中到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作出更多实实在在的贡献。
作为科技国家队的成员,中科院人应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增强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不等待、不观望的决心谋划改革,以不退缩、不动摇的毅力推进改革,秉承老一代app家乐于奉献的精神,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改革是今天的最强音、最大的正能量,身处这个时代,落实“四个率先”,广大科研人员要做改革的明白人和实践者,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为实现明升中国创新梦而共同努力!
《明升中国app报》 (2014-08-19 第1版 明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