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甸抗震救灾指挥部8日上午举行发布会,称截至8日15时,地震造成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会泽县鄢家村周边出现山体滑坡隐患。
当天下午,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也举行了发布会,称救援将从平坝向山区延伸,从整村整点向分散的单门独户拓展,从村庄学校居民地向生产点、道路口、塌方区深入。
少数群众暂时未领到帐篷
据云南昭通鲁甸6.5级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消息,截至8日15时,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云南省民政厅厅长段丽
元介绍,目前重灾区龙头山镇11个村组实现救灾物资发放全覆盖,受灾群众初步实现有饭吃、有水喝、有临时安全住所。
他同时表示,一些边远村社的少数受灾群众暂时还没有领到帐篷,存在几户十几个人住一顶帐篷的情况。
72小时虽过搜救仍在继续
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8日下午也举行了手机版发布会,称虽然72小时搜救期已过,但搜救的任务仍然很重,救灾部队将拓展范围、延伸渠道,从平坝向山区延伸,从整村整点向分散的单门独户拓展,从村庄学校居民地向生产点、道路口、塌方区深入,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的努力。
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过去后,废墟下大都是遇难者,国家救援队为满足罹难者亲属的要求,继续帮助寻找遇难者。截至8日13时已找到、挖掘出11名遇难者遗体。龙头山镇龙泉村一名妇女请求救援队官兵解救她废墟下10岁的儿子。救援队官兵用明升m88探测仪和搜索犬反复探索毫无明升m88迹象,但仍然坚持奋战13个小时,在废墟下找到了孩子的遗体,并挖出了孩子生前使用的“小兔闹钟”,时间永远固定在4时31分——8月3日孩子遇难的时刻。
地震灾区出现山体滑坡隐患
会泽县纸厂乡鄢家村,地震导致该村40多栋房屋垮塌,800栋房屋开裂。地震发生后,村子周边已经出现小规模滑坡和崩塌。
会泽县国土局副局长王金洪说,鄢家村共有946户3150人,处在一个近3公里长、1公里左右宽的不稳定斜坡上。5日下午,村委会手机版发现裂缝。6日下午检测时,裂缝加宽到能够容下一个成年人的手指。裂缝变宽,表明山体地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山体崩塌的可能性加大。记者将手伸入裂缝测量,发现最宽处能容下2根手指。
□关注堰塞湖
堤坝上传爆破声蘑菇云腾起
8日上午9时51分,牛栏江红石岩段堰塞湖堤坝上传来爆破声,一个小型蘑菇云状的尘灰腾空而起。
在堰塞湖里负责排险现场视频传输的两名武警官兵说,这是对堰塞湖排险以来,实施的第一次爆破。因堰塞体巨大,无法通过机械开挖,只能对大孤石采取爆破后再开挖。之后堰塞体上还传来了几次爆破声,抢险人员说是在处理巨石。
另据负责堰塞体清理具体施工的武警水电部队一总队总队长范天印说,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排险施工现阶段存在三大难点:一是堰塞湖周边区域环境内不安全因素较多,悬崖上的不稳定岩体无法全面排除,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对施工形成较大影响;二是向堰塞体上转运大型机械存在困难,堰塞体的位置距离最近的通交通的临时渡口还有2-3公里的水路,目前转运机械的路径只有通过用载重近80吨的舟桥从河岸转运至堰塞体边以及一条仍在抢修的悬崖上的机耕道;三是施工的物资和安全保障困难,山间道路运输能力低,机械和物资调运效率都会受影响。
“与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不同,这次堰塞体的构成多是大石块,清理过程中还必须辅助以爆破作业,增加了工作量,也无形中增加了施工风险。”范天印说。
现场指挥此次堰塞湖排险工作的武警水电部队指挥部总工程师马青春说,危险程度的评估是动态的。就目前堰塞体的情况来讲,发生溃堤的可能性不大。
□动态
因灾停运电力线路全部恢复
国家能源局8日通报,截至8月7日23时,云南电网因灾停运的电力线路已全部恢复;地震造成的停电用户除被淹及房屋倒塌等不具恢复意义的外,已基本全部恢复供电。昭通地区最高用电负荷已恢复至震前水平。
据通报,截至8月7日20时,震区附近15座水电站大坝除红石岩整体淹没在堰塞湖中情况不明外,其他14座大坝无异常情况。
解决八成应急供水需求
据国家防总8日消息,目前云南震区基本解决18.7万人的应急供水,占需解决应急供水人数的八成。目前,仍有地处震中的龙头山镇、火德红镇的部分村组应急供水尚未解决,水利部门力争在9日前基本完成农村应急供水任务。
中志联发倡议呼吁有序救灾
京华时报讯(记者陈荞)昨天,记者从明升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获悉,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明升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一时间向云南省志愿者协会发去慰问信,同时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国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全国志愿者积极有序参与云南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志愿服务活动。
据介绍,明升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将会同明升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支持云南地震灾区人民币200万元。
□特写 官兵废墟刨钱物交还村民
河边社在现在的堰塞湖旁,这里的失踪者已经都找到了。部队的工作转向清理危房和为百姓寻找财物。
“我们一共有一百多人,分成十个队下去找。重点要找的是老百姓的钱、身份证、家谱等,还有一些大件,比如电器等。”昆明警备区东川区人武部部长左鹏涛说。当地人生活不富裕,发掘财物对他们来讲非常重要。
河边社7日正午时气温将近30℃,而43岁的陈桂香还穿着粉色的秋衣和一件蓝色的外套,不时地擦汗。
“我的衣服都给埋了,没得换,要不然我也不能穿这鞋啊。”她指着脚上粉色绣花布鞋说。
陈桂香家的三个孩子都在念书,一个上大学,另外两个上中学。“每年的学费就要三四万。”这位农家妇女靠着种花椒、上鞋底和卖凉粉一年收入也就一两万。
地震时她和孩子们在采花椒。看到房子塌了,她顿时觉得“跑不动了”。“太伤心了,什么也没了。”她说。她母亲的房子里,还埋着两万块钱。
78岁的刘永仁顺着梯子爬到自己家的房顶,蹲在那里紧张地看着战士们汗流浃背地帮他找东西。
“枕头下面有1690元。”他说,“我还有五双皮鞋,还有睡觉的铁床能不能拉出来?”
左鹏涛说,他们会尽量满足百姓的要求,“但有时候我们也无能为力,比如有一家人有两包红糖,很难找。我们不能耽误太多时间,还有许多危房没处理,很危险。”
当地余震不断,即使没有倒塌的土坯房也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裂缝。战士们四人一组轮流在废墟中找东西时,旁边有安全员警戒。
东西往往很难找。一方面是由于土坯房倒下后要把土都翻完才能看到下面的东西。另一方面是住户可能会把值钱的东西放得很隐蔽。
包艳龙他们在76岁的周清国家找了一天,直到7日下午才找到了他一辈子的积蓄24000元。
老周头上绑着白色绷带,手里杵着粗木棍,他在地震中伤到了腿和头。
他早年的积蓄分成六份分别放在枕头下、墙上的竹筐里、床板下、柜子里、褥子底下等处。
“我年纪大了,得攒着以后生活用。”他说。目前他每年养老金720元,靠编提篮还有些零星收入。
在他家的房子边上堆着已经发掘出来的物件,不仅有电视机、DVD机这样比较值钱的,还有碗筷和他孙子的教科书。
当找到老周为自己准备的栗木棺材时,12位战士才抬得出。
“我觉得特别对不起他们。”老周哭了。
□分析 我们的房屋为何“弱不禁震”?
梳理最近几年国内地震手机版,可以看到几乎一致的关键词:房屋质量差。2008年汶川地震,砖木建筑也是导致灾害损失严重的直接原因;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玉树地区的房屋结构抗震性能差,近些年所建的房屋多使用预制水泥板,易倒塌,对人身的伤害极大;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当地经济条件差,建筑物抗震性能普遍差,成为震级小灾害大的主要因素。
地震震不死人,遇难者多数是因房屋倒塌致死的,记者采访到的多位地震专家这一通俗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提高房屋抗震设防标准极为重要。
贫穷和灾难往往是伴生关系,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发生地震灾害时受到的损失往往越大。例如,处于地震带的日本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普及民居抗震设防建设,2005年福冈7.0级地震,死亡1人。而2003年伊朗巴姆6.8级地震,造成了3万多人死亡。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地震带上大量贫困地区的建筑物抗震能力相当低下。有专家表示,2004年他们十多位院士曾提出开展农村抗震安居工程,2011年继续提出希望将新疆抗震安居经验向全国推广,但至今进度仍未达到新疆的标准。
显然,问题不在反思,而在真正应该反思的当事人、责任人和决策者的缺席,这种缺席,让每一次事故后的反思都成为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和营造“我们在吸取教训”的集体幻觉。
本版除署名外据新华社(原标题:震区存滑坡隐患 裂缝宽可容指地震遇难人数增至617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