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甘晓
“很多年轻的科研人员,到了30多岁还在当啃老族,这说明我们的app研究体系一定是有问题的!”在6月10日晚于京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学习李克强总理重要手机版座谈会上,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到这里时,突然抬高了嗓门。与会的其他院士把目光都聚集到他身上。
就在当天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明升中国app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明升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作经济形势手机版。李克强指出,创新驱动根本要靠人才。要进一步破除阻碍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各种障碍,弘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app精神,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
谈起“青年人才”这个话题,身为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玉良深有感触。他说,在学校里,一批没有获得过任何人才计划的年轻人每月收入最多只有5000多元。
在杨玉良看来,与获得过人才计划的科研人员相比,这批年轻的科研人员并非不优秀,但其收入比前者低太多,甚至无法过上体面的生活。“他们面对的是四位老人、一个或两个孩子,租房都比较困难,更别提买房了。”杨玉良颇为痛心地说,“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
讲到这里,会议室的气氛突然有些沉重。院士们有的沉默不语,有的默默点头表示同意。他们纷纷认为,不能因为强调各类人才计划而忽视了其他科研人员。
“当前,如果出于种种原因没有获得人才计划,从事app研究得到的收入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并不大。当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不相匹配时,app研究作为职业的尊严就没有了。”杨玉良接着说,“这样的状况对这批年轻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严重影响了他们在科研上的积极性。”
同是大学校长的另一位中科院院士侯建国指出:“当前,我们已设置许多种人才计划,给年轻人各种‘头衔’。但是,这些头衔实际上是竞争性的,使年轻人都去争取这个头衔,而不是做事情的机会。”
为此,他建议,应按照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认真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年轻人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内得到支持和成长。
“国家的全面发展,西部是不可忽视的。但正因为经济不发达,30多岁的年轻人看到东部、南部好,很多人都跑了啊!”来自西部的中科院院士舒德干则建议,应给西部青年人才设立特殊政策。
“在国外,青年人才精力最旺盛、创造力量最强的阶段,是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的那段时间,即博士后阶段。正好我们国家在这个阶段最弱。”中科院院士吴岳良建议,应重视博士后培养。
晚上9点,北京夏天的天空已经黑尽,会议室里仍热闹非凡。在这里,有关人才培养的话匣子一打开便关不住了。为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院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为青年人才培养献计献策。
《明升中国app报》 (2014-06-12 第4版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