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海洋 绘
近日,有媒体采访明升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后报道,2017年英语将退出高考,转为社会化考试。5月18日,顾明远表示消息系误读,高考如何改革还需等待教育部出台具体方案。随后,教育部发言人表示高考改革方案正在研究制定和完善之中。尽管确定是误读,但这已经不是媒体第一次对“英语退出高考”进行误读了,为何会一再如此?此外,高考改革是一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究竟应该对高考改革抱有怎样的态度?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高考改革中的热点?
高考改革需要审慎决策
■刘海峰
高考改革十分复杂且高度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高考科目改革,与广大高中学生和科任老师利害相关,更是受到特别关注。
5月18日,顾明远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回应称,“英语2017年退出统一高考”系媒体误读,他的原话是“英语不再与其他科目一起在6月7、8、9日考试,而是由社会机构组织考试,学生高中三年可以考多次,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成绩”。但媒体理解为“英语退出高考”,显然不符合原意。顾先生指出,一切要以相关部门正式公布为准。
同日,教育部手机版发言人表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事关千万学子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目前,教育部正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方案力求充分考虑高考改革的复杂性、周期性和长期性,会先试点再推广,以便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英语退出高考”的传闻在5月9日的新媒体上已经有过一次,结果证明是空穴来风。北京市的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提出降低英语分值,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明确提出“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是社会大众对目前高度重视甚至过度重视英语考试科目的情况下提出的。但是,具体如何实行,并未正式公布。
高考改革是一个聚讼纷纭、见仁见智的大问题。由于高考的利弊得失都十分显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论说高考,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看法。高考是谁都说得上两句话的问题,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人,任何家长、学生都可以发表看法,都可以谈出自己的道道,十个人可能有六七种观点,然而,将这些看法集合起来,很可能就是互相矛盾的,甚至是尖锐对立的。因此,高考改革难度极大。
“山雨欲来风满楼。”公众与媒体对将要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期待和焦虑可以理解,但高考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事关教育全局,因为高考关系到千百万青年学子的人生道路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基础教育的改革,承载着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重任,承载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因此,高考改革方案要尽量取得更多的共识,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审慎地决策,自然要有个过程,大家还是要多点耐心。(作者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情绪化娱乐化的报道只会把水搅浑
■熊丙奇
笔者所看到的那篇报道中这样写道:顾明远说,“在新高考方案里,英语不叫退出高考,而是改成社会考试。也就是说,英语不再和以前一样,集中在6月7、8、9日统一考试,而是由社会机构组织考试,学生高中三年可以考多次,成绩和大学英语四六级一样分等级,全国都如此。”假设顾老会长说过这些话,那也说得很清楚,英语不退出高考,可是,不少门户网站在转载时,都标出“英语退出高考”。有意思的是,网友的议论,也针对“英语退出高考”,而不去看正文报道。
这已经不是媒体第一次对“英语退出高考”进行“误读”了,此前对于上海的高考改革设想,也有媒体不经求证,就把高考不放在统一时间段考试,称为英语退出高考。有舆论认为,这种一再误读,传递出社会对高考改革的期待,但在笔者看来,这暴露出部分媒体的炒作心态和极其不专业的态度。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学生被要求“一刀切”学英语,英语教学严重应试化,遭遇国人的不满。但是,高考改革不是让英语退出那么简单。我国高考改革的核心问题,从来不是高考科目的问题,而是录取制度的问题——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导致教招考一体化,所有学科的基础教育都严重应试化,存在于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在语文、数学等科目中依旧存在。调整科目而不改革录取制度,是换汤不换药。那种以为减少英语分值,就能改变语文被削弱,英语被异化问题的想法,我以为是幼稚的。
高考改革,是公众极为关注的民生大事,但同时,也是很专业的事,对于高考改革,媒体应该用专业的视角参与其中,作为重要的力量,推进高考改革方案app、合理设计,而不能情绪化、娱乐化。
对于目前纷传的高考改革方案,媒体如果对之前出台的中央和教育部文件有所研读,只要稍微具有一点专业态度,就不可能发生“误读”。英语只是不放在统一时间考,怎么就变成了退出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一年多次考试是改革方向。对于社会化考试,也要正确理解,社会化考试实际是要摆脱行政的主导,应由社会中介组织,大学自主认可、学生自由报考,如果英语考试还是由教育考试院组织,要求所有学校必须以这一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依据,所有学生必须考试,这怎么是社会化考试?
媒体应该在教育改革中扮演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不是把教育改革娱乐化,把改革作为炒作的话题,这不但传递错误的改革信息,也会增加社会对改革的焦虑。令人不解的是,有的媒体在采访我,被我告知“英语退出高考”是误解后,依旧继续以英语退出高考作为主题加以报道,还以此分析英语退出高考之后中学英语教学会有怎样的变化、英语老师何去何从等,不清楚这些媒体是怎样的心态。这是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积极作为吗?我国要建立现代教育体系,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媒体和舆论的力量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在推进现代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成熟的、不专业的媒体报道,只会搅浑水,拖后腿。(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媒体观点】
别被“英语退出”假手机版忽悠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多样、传播范围呈裂变式扩散,不实手机版一旦出现,便会迅速传播开来。其中,教育类手机版是最受关注的一类信息,只要是家中有上学的孩子,家长都会时刻关注教育政策、信息,其传播面和影响力相当大。梳理近几年不时出现的教育类不实手机版、假消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类是有意炒作恶意为之的“假手机版”。第二类是“标题党”断章取义造就“假手机版”。还有一类是理解偏颇信息误读形成的“假手机版”。不管是恶意炒作、断章取义还是信息误读,虚假手机版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防止此类假手机版“兴风作浪”,除了媒体要坚守自身的职业操守外,受众也要有一定的媒介素养,避免为其传播推波助澜。
不考英语不等于不学英语
英语纳不纳入高考范围,有待高考方案的确定。无论怎样,即使高考不考英语并不等于不要学英语。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说英语的人数最多,10多个国家以英语为母语,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二十几亿)讲英语。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任何一个开放的民族都不能熟视无睹。
此外,国家发展和国际合作都需要英语,互联网时代的普通交往同样不能缺少英语的交流。英语应该成为一门技艺,一个工具,回归语言用于交流的功能。明升中国有句古语,叫做“良田万顷不如薄艺随身”。明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英语不可或缺。希望学子们不要因为高考不考英语就不重视英语,要知道,掌握这门技艺对于你们将来走出去、引进来,都是十分重要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