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欧阳新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4-5-12 9:31:31
选择字号:
悲喜兼程 厚积薄发——
欧阳新华:我的博士后之路
 
■欧阳新华
 
当我的博士后生涯即将成为过去,当我转身回望在博后路上留下的足迹,当我在内心深处总结这段悲喜兼程的岁月,我也想把这种复杂的心情和感受归为平静。
 
星城偶遇,人生转折
 
我入职宁波材料所,开始博士后生涯,是缘于一次偶然。博士毕业之后,我选择在某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当时做这样的选择,一方面出于我对教师传播知识、授业解惑的职能的天然热爱,另一方面由于我经过博士的学习生涯后,发现探索科研问题的过程可以带来极大的乐趣。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当时的科研条件十分有限,加之申请科研项目的支持经费和命中率都很低,于是我开始对我的选择的现实可行性产生了怀疑,从事科研的兴致乃至生活的心境一度跌入低谷。
 
人生总有些偶然令事情峰回路转。就在心情十分沉闷的时候,在长沙举行的第七届明升中国功能材料学术会议上,我结识了现在的合作导师葛子义,当时虽然和他素昧平生,然而初次交谈是愉快而充实的。当时他介绍了宁波材料所在有机光电领域的部署,也谈及了由他负责组建的有机光电材料团队正在招兵买马,也讲述到宁波材料所在人才引进和博士后培养方面的优惠政策。在经过此后的多次详细的邮件和电话交流后,我开始萌生了加入材料所,应聘博士后的念头。在反复考虑、左右思量之后,我终于下定决心。可是当时我已经得到了学校的一项人才引进启动基金,从高校辞职并非易事,在处理过棘手复杂的人事流程之后,踏上了宁波这片土地,也踏上了新的人生之路和科研征程。
 
人生总是由一系列的选择构成;选择中又充盈着意外和偶然。这次意外的选择不仅导致了我人生之路的偶然转折,而且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意外”的悲与喜。
 
悲喜兼程,冷暖自知
 
科研探索的道路从来不会是一条坦途。在博士后生涯的最初两个月中,我甚至没有取得一次合成反应的成功。“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通过对实验条件细节的控制,经过数次的思路调整,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我终于得到了一批产物。十分不幸的是,最初得到的这批产物并没有表现或接近预期的性能,而是相差甚远。如果说材料的合成制备在经过多次尝试后仍不能成功,不能得到材料的预期结构是可悲的,合成产物不能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更是可悲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依靠多翻阅文献资料、多总结失败教训、多调整方案路线,只能依靠大量的、系统的尝试,耗时耗力总是科研的有效出路。在一次又一次的悲伤过后,我终于得到了性能优异的材料。这种从悲伤转变而成的喜悦,是战胜困难和超越自我的喜悦。
 
博士后生涯中的喜悦还来自于新同事、新朋友的认识与结交。“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在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单调的科研生活有了多彩的乐趣。有人说科研是孤单的。其实我觉得,我的博士后生涯饱含着来自亲情的温暖和来自友情的惬意。这些人生中最美的情谊无不给我带来巨大的喜悦。
 
此外,博士后生涯的喜悦还来自于数篇论文的接受,几项基金的批复,太多次的问题解答,许多回的操作指导,闲暇时的笑谈闲聊,忙碌时的互帮互助,上班途中的微风拂面,下班路上的细雨蒙蒙。
 
宁波材料所的博士后之路,无疑是我人生中科研之路的一条引路,这条引路,同时通向前方路上的荆棘与鲜花。在这个再次起程的时间节点,我不仅期待和憧憬着未来,同时也作好了迎接前方挑战的心理准备。既然科研这条路是我心中无悔的选择,我必将用行动无愧我的选择。
 
(作者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博士后)
 
《明升中国app报》 (2014-05-12 第7版 窗口)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