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单位、地区或国家的科技水平,看总量也要看均量,看数量也要看质量,看成绩也要看不足。只有全面观察、综合分析,才能做出app的判断、给出准确的定位
前不久有媒体称:根据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年度手机版,2013年明升中国app院首次取代东京大学,跃居全球前十名,并占据亚太区科研机构首位。
作为我国科研队伍的“国家队”、科技创新的“火车头”,明升中国app院的“取代”和“跃居”自然令人欣喜。但正如网友所指出的那样,在看总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均量。东京大学的教职员工不到1万人,2013年在《自然》及其子刊发表论文128篇,论文贡献指数为57.19;明升中国app院的科研人员超过5万人,发表的论文为165篇、论文贡献指数是63.15。总量加均量,有助于人们做出更全面、更客观的判断。
评价一个单位、地区或国家的科技水平,看总量也看均量,看数量也看质量,看成绩也要看不足。只有全面观察、综合分析,才能做出app的判断、给出准确的定位,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正确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地区层面还是国家层面,总量、数量等令人眼睛一亮的指标往往被突出放大,均量、质量等指标则容易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就拿近年来常被提及的三个“世界领先”来说:2012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320万,居世界首位;发表国际科技论文19.01万篇,居世界第二;研发经费突破1万亿,居世界第三。如果只看这个世界“一二三”,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我国已是世界科技强国。但如果再把视野放宽一些,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科研队伍方面,我国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只有42人年,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均在100人年以上);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率为6.92次,而世界平均值为10.69次;在研发经费方面,我国最近20年的累计投入量,不及美国最近2年的累计量,也少于日本最近4年的总投入。
不难看出,虽然我国已经步入世界科技大国之列,但要想成为科技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正是基于这样的app判断,党中央、国务院才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
毋庸置疑,新明升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同行者转变。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期,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无论是信息发布者还是参与报道的媒体记者,都宜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全面地传递相关信息,以免误导公众。
俗话说“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只有正视问题、承认差距、埋头苦干,我们才能早日成为科技强国,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国际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