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主招生失信于众 76.5%受访者愿恢复裸考 |
85.3%公众最信任统考统招,自主招生获选率仅为7.3% |
漫画:金艳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统计发现,在自主招生公示问题上,公示项目最多的省市只公布了7项内容,包括考生的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省份、毕业中学、语种,根据这些公示信息,公众根本无法监督。便于公众参与监督的信息公示,应该包含不侵犯学生隐私的所有招生内容,特别是中学学业成绩、笔试成绩、面试评价等。
近年来,高校招生腐败案件已呈多发趋势,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3个环节成为招生腐败重灾区。去年年末的明升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不排除因招生问题”被查一事,让高校招生环节中的腐败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日前,明升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明升中国网和搜狐手机版客户端,对1827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高校招生腐败问题严重。87.7%的受访者直言,自己身边就有送钱送礼上大学的情况。受访者中,高校学生占27.3%,学生家长占34.7%,高校教师或行政人员占8.7%。
受访者对自主招生的印象偏负面
由于大女儿即将参加高考,家住重庆的田师傅格外关注关于高考的信息。招生腐败的各种手机版,让他感到寒心和失望。“对于我们这样经济条件不太好、没什么背景的家庭来说,孩子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但现在这条路也变得越来越窄。部分家长和一些高校招生人员的钱权交易,使得本来为数不多的重点高校的招生名额被挤压,社会公平受到严重挑战。”
老家在江苏盐城的明升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严姝(化名),因为高中时成绩优异并且在数学、物理竞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3年前被所在中学推荐参加了明升中国人民大学的自主招生,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最终拿到了高考降2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
严姝回忆,当时,自主招生中所存在的猫儿腻,在同学中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拿高中校长实名推荐制来说,推荐名单都没有公示,大家都是在推荐结果出来后才知道的。而在自主招生的面试阶段,由于评判标准不统一而且缺乏监督,就给各种腐败留下了空间。特别是在艺术、体育特长生自主招生领域,腐败问题更是非常严重。“至于送钱送礼上大学的现象,更不算稀奇。我有一个高中同学,高考成绩与某重点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差距明显,但最终在家里花了很大一笔钱后,也成功就读该院校。”
受访者如何看待现在的自主招生?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印象均偏向于负面,依次是 “不公开透明,留下腐败空间”(61.4%),“已经异化成‘看钱看权’招生”(56.7%),“对农村和落后地区考生不公”(43.2%)。仅14.1%的受访者认同“自主招生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在接受明升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招生腐败问题,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到这几年,招生腐败问题仍然存在,保送生舞弊事件、加分门、招生门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让公众对高校招生制度存在很大异议,对自主招生政策也诟病颇多。目前来看,高校招生腐败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受访者认为高校权力缺乏监督是招生腐败首因
高校招生腐败难治理的原因何在?受访者首选“整个高校权力都缺乏监督”(52.9%),其次是“招生多为暗箱操作”(43.9%),排在第三的是“自主招生只强调自主没有监督”(40.5%)。其他原因有:“一些高校将部分招生名额作为资源交换”(34.7%)、“自主招生等制度设计有问题”(33.5%)、“高校行政化严重”(32.1%)、“个别官员时常干预招生过程”(32.0%)、“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处于过于强势地位”(38.6%)等。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群教授指出,高校腐败难治理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利益驱动。在自主选拔环节,重点高校会给通过选拔的学生以降数十分的优惠政策。在1分可以超过成千上万人的高考战场上,这样诱人的降分政策无疑会让一些人寻求一切可能的机会钻营。另一方面是权力异化。一些人权力在手,就以权谋私。加之现在的自主招生体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以权谋私的风险过小,也助长了日益严重的不正之风。
“高校招生腐败多发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现在的高校行政权力不受监督和约束。”熊丙奇强调,如果高校行政部门不公开透明,现实中并没有办法制约它。他统计发现,在自主招生公示问题上,公示项目最多的省市只公布了7项内容,包括考生的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省份、毕业中学、语种,根据这些公示信息,公众根本无法监督。便于公众参与监督的信息公示,应该包含不侵犯学生隐私的所有招生内容,特别是中学学业成绩、笔试成绩、面试评价等。
85.3%的受访者最信任统招统考
高校招生腐败应该如何治理?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措施分别是:“自主招生等招生过程应公开”(51.3%),“严惩高校招生涉案人员”(50.7%),“加强对整个高校权力的监督”(47.7%)。其他措施还有:“高校行政学术分开,招生过程避免过多行政干预”(42.4%)、“高校内部要建立招生监督机制”(33.6%)、“严格杜绝点招等方式”(29.2%)等。
关于治理高校招生腐败,张亚群给出三点建议:首先,国外的人才选拔体系是建立在健全的诚信机制之上,在招生环节只要发现一处不实就会一票否决,我国也需要建立这样的人才选拔诚信机制。其次,要建立规范客观app的评价制度,公开透明、明确统一的标准尤其重要。最后,要建立健全的责任机制,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力应该伴随着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每一环节,以便责任追溯。
“不能因为高校招生出现了腐败就只关注招生,其实这是制度的问题,而制度背后,又是行政部门不放权的问题。因此,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招生腐败问题,还是需要高校去行政化。”熊丙奇建议,比如招生事务,就由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制订标准,并监督行政部门执行,行政想干涉招生也干涉不了。
鉴于层出不穷的高校自主招生腐败问题,调查中,76.5%的受访者建议,应该取消一切容易滋生腐败的高考政策,恢复“裸考”。
对此,熊丙奇并不认同。他指出,恢复“裸考”,是一种倒退的高考改革,又将恢复计划录取体制。“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是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由此建立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而目前的自主招生是异化的自主招生,只是给予学校有限的自主权,并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针对自主招生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不是要取消自主招生,而是要坚定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深入推进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
“理想的高校招生是在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实行可信的综合评价。为什么现在推崇‘裸考’的人不少,就是因为现行的综合评价很难令人信服。高校招生,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分配、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改革须慎重。”张亚群说。
在当前的各种高校招生方式中,公众最信任哪种?调查中,“统考统招”的获选率为85.3%,遥遥领先于其他招生方式。“自主招生”的获选率仅为7.3%。(原标题:《自主招生失信于众 76.5%受访者主张恢复裸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