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校长。山东高密人,北京大学明升手机系博士毕业。1986年起,在北大任教。先后担任教务长、校长助理、副校长。2010年任重庆大学校长。2013年6月,任浙江大学校长。
去年对浙大校长林建华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从重庆大学校长调任浙江大学校长的他,经历了两次网帖引起的风波。一次直指他在重庆大学的改革;一次则反对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
7日,见到新京报记者后,林建华微笑着主动说起去年的风波,“不会影响我对大学改革的追求”。他说,帖子内容荒唐,他没有追究发帖者,也不知道发帖者是谁。但他认为,整体上老师的批评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去年3月,重庆大学校内论坛出现一则名为《重大之殇——讨校长檄》的帖子,矛头直指时任校长的林建华推行的包括人事改革在内的多项改革举措。
去年6月,“檄文”未息,传出林建华调任浙大校长。随后,法国浙大校友会长王晓杰微博发文称,受全球各地多位浙江大学校友会负责人委托,发表联合声明,表达对新任校长任命的诉求及期望。网上同时流传一份“反对林建华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的公开信。
此后,浙江大学校友总会辟谣,称从未发布任何有关校领导任命的声明,并称将全力支持新任校长的工作。
一年过去,在风波中就任浙大校长的他首度开声,表达对浙大、对明升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期待。
谈重庆大学改革风波
“个别人意见没有市场”
记者:你从重庆到浙江履职,有什么感受?
林建华: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这个学校更大了,在国家层面更重要了,但是学校管理的规律还是类似的。得重新深入了解学校的情况。
记者:有一个说法是你在重大时想把重大变成另一个北大,重庆人不满意。
林建华:不可能改变学校,一个学校的文化传统是根深蒂固的。我记得一篇文章说到基因的问题,说我们引进了一些人把重大的优良基因破坏了,其实懂一点生物学的人就会知道,只有杂交才有更好的基因优势。重庆大学当时为什么引起这样一套做法,其实最重要的是近亲繁殖太严重了。
记者:怎么看去年在重大那场改革风波?
林建华:我想改革肯定是有争议的,因为触动了既有格局。但我觉得重庆大学的改革比较健康,我去了两年半,我所了解到的,对我们推动重大内涵建设的改革措施,大家都是很赞成的,学校师生都受益了。
记者:你觉得在重庆大学最满意的改革是?
林建华:我觉得满意的是队伍建设。我们参考了美国大学的教师聘任制度,对所有新聘教师实行预聘制。同时建立年薪体系,起点工资比较高。在重庆达到20几万到30几万,比已有的教师工资高不少。
记者:当时没有预料到引发反弹?
林建华:大家还是比较认同的。网上那篇文章是个别人的意见,那个其实在老师和同学里没有什么市场。
记者:我看那篇文章里面说,因为这种人事改革,造成学校已有的老师流失,甚至长江学者也走了?
林建华:个别老师流失肯定是有的,这是很正常的,有很多是个人的问题。那位长江学者后来走了,是因为他觉得这边气候不适合,我还跟他谈了几次,挽留他。其实他很早就要走了。
谈就任浙江大学校长
“大学去行政化比较难”
记者:这样一个风波会不会影响你在浙大改革的力度?
林建华:我想不会的。你说在重庆大学改革力度很大,我倒不觉得。其实在重庆大学我倒不觉得有人的利益受到伤害,在校老师的工资提高了很多,岗位津贴一年提高了35%。我们减少浪费,把更多的经费用到老师身上。
记者:大学去行政化,社会很关注。浙大会怎么做?
林建华:的确是比较难,行政化的形成是一个体系,对大学的管理是一个行政化管理。如果去行政化,把级别去掉了,将来的任命可能就采取聘任的办法来做了。用招聘的方式,校长的责任和任务、工作方式就不一样了。比如老的校领导,优秀的教授组成一个委员会,当然教育部可以派人来,参加这个聘任的过程。也就是说利益相关者,都能参与去选择。
记者:大学内的去行政化呢?
林建华:内部的去行政化实际上是一个观念,管理观念要转变。我刚才讲教育观念要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而在学校管理上,要以教师为中心,一切服务都是为了让第一线的老师去做好教学工作。
记者:有没有你任期内的具体目标?
林建华:我任期内的目标就是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要提高我们教师队伍的竞争力,我们学术做得好更好,让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更受社会欢迎。
谈大学毕业生质量
“毕业生未达社会要求”
记者:这两天在其他代表团,许多代表表达了对当前大学毕业生质量的不满意。你怎么看?
林建华:我们做教育的应该心里清楚,我们现在培养的人质量还达不到社会的要求。我们要客观来看明升中国大学的教育,明升中国高等教育真正大规模的发展没几年。过去很多年,上大学在5%以内,这几年规模扩大了,资源肯定也被稀释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现在的老师跟过去的老师承担的任务也不一样,过去主要是教学,现在老师的精力有一部分要放在科研。
如果只比5%的少数尖子,现在肯定不会比过去差。而如果拿600多万学生比,企业的感受和二三十年前招聘的大学生感觉肯定不一样。
记者:你一直强调一个理念,说学生是学校的客户,也是学校的产品,怎么理解客户和产品?
林建华:这个观点还是有争论的,我提这个观点的意思是大学必须以培养人才为核心。一个公司要生存,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围绕提高产品的质量,适应市场的需求。现在我们大学里应该树立一个意识,大学第一责任,最重要的使命是把学生培养好。
如果培养的学生社会觉得没用,就像企业生产出来的废品一样,产品是废品或者说不对路的产品,没有销路的产品。那企业也堪忧。
记者:学生质量的反馈不像企业产品反馈那么快,那学校怎么去提升接受反馈的能力?
林建华:现在很多学校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开始建立毕业生反馈的机制,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做调查,从就业单位调查等种种办法,来发现现在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机构在做这些调查。有专门的公司做调查,像校友会,就业中心每年都会有手机版出来。
我们现在培养的人质量还达不到社会的要求。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虽然客观看,一下子赶上人家高等教育几百年的发展,这个一下子做不到。但我们确实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现在教育质量差距还是很大的。 ——林建华 (原标题:“任命风波不会影响浙大改革力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