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光大教授实验室内的人脸识别系统,不到两秒便对拍摄的人像和证件做出比对 文并摄/河童
如果你是美剧迷,自然会对热播美剧《疑犯追踪》有印象,剧中演绎了两位魅力男与一台能预知罪恶发生的机器之间的故事。小到乱扔垃圾,大到跨国的毒品交易,监视器、摄像头充斥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每个街角都难以脱离监视。而这一切,皆因人脸识别功能的强大而让人们的行为难有秘密可言。
人脸识别,不再是科幻和遐想,而是现实。
“刷脸”进门
如果没有亲眼见证人脸识别的快速,你或许还会认为门锁就应该是钥匙或刷卡才方便又安全。和平时一样,石践来到他所在的汉王科技公司上班。笔者看到,在办公室所在的楼层入口,有一台比iPad大不了多少的人脸识别门禁,石践站在门禁前,头像也出现在门禁的屏幕上。与此同时,内置的人脸识别系统在扫描完其脸部特征后,身份得以确认,门禁自动打开。这一过程,仅需一秒。
走到办公室门前,门锁“长相”不同于一般门锁,显然被安置了某种设备。门把处有一块手机大小的屏幕,这上面内置有摄像头,石践按下门锁上的黑色按键并看着摄像头,头像显示在屏幕上,不到一秒,办公室门便自动开启。
安全也是人脸识别的重要特征,比如在上文提到的这台门锁上,摄像头带有拍照功能,每一个试图进入办公室的人都会被拍照存档,最多可存储100张。如果尝试强行进门,但脸部信息并未提前录入进门锁的话,在三次尝试后,识别系统便会发出警报。
有人曾质疑人脸识别系统的信息存储并不安全,理由在于人脸信息是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或代码,同样可以被黑客威胁。其实,这些信息都可以被加密,即使黑客盗走人脸信息,也无法识别和利用。由此,便可看出人脸识别相比传统身份鉴定更具保密性。
如何保障安全
人脸识别既然如此便捷,民用自然是未来的方向,但其安全性有哪些保障呢?
假设盗窃分子通过一定手段拿到住户的像片,是否也能“忽悠”摄像头,蒙混过关呢?人脸识别门禁这些安防行业使用的识别系统,一般会是动态识别,通过监控摄像头进行动态采集实时图像,与其数据库预存的人脸模型信息进行比对。若多次比对失败,通常都会实时启动报警预案。
问题又来了,住户所在的地方到了晚上不见得有亮光,这时的人脸识别门锁还能发挥作用吗?事实上,早期的人脸识别技术,对于恶劣光线确实没有好的办法,无论太亮或太暗都会导致识别失败。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近红外人脸识别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人脸识别还能用于破案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苏光大教授,是我国最早研究人脸识别技术的专家之一。笔者曾从他那儿了解到,公安部门在破案时,经常会遇到街头摄像头拍摄场景中的人脸图像分辨率非常小,也就是说看不清啥模样,这让办案人员十分苦恼。
在2010年7月底,苏光大完成了一项名为“数字影像资料处理及检验技术”的研究,专门用于重建高清晰度的模糊人脸图像,通过了公安部的验收。令他意外的是,这项技术很快就得到了应用。
公安部的A级通缉犯周克华就是苏光大做过的典型注册。当初,周克华在重庆作案后,他就收到当地警方邀请协助破案。根据对方提供的视频信息,他将犯罪嫌疑人的头部模样进行了重建还原,后与周克华的本人照片相比,误差也非常之小。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