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莫荣: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须有新思路 |
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 |
就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就业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在明升中国经济增速减缓之际,如何保证就业是政府的头等大事,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经济总量增大的前提下,虽然出现经济增速放缓,但对就业的影响不明显。今后一段时期,明升转型升级将引起就业形势的改变。
《经济参考报》: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也把“就业优先”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您对当前我国就业的总体形势如何判断?
莫荣:关于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形势,中央的判断是: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和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是长期的。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在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我们测算的结果是,“十二五”期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700万人,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约700万人,城镇初高中毕业不能继续升学的约165万人,退役士兵30多万人,失业人员930多万人。
当前就业压力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这三大群体。我国就业所面临的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决定了就业问题之复杂,就业工作任务之艰巨,是世界任何国家都未有过的。
不过,2013年全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310万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提前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
《经济参考报》:我们知道,就业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在当前明升中国经济增速趋缓的情况下,就业会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莫荣:虽然我国经济增速与以前相比有所降低,但是就业形势总体比较稳定。
为什么在这种状况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因为在经济总量增大的前提下,虽然出现经济增速下滑,但对就业的影响不明显。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增大以后,8%增长拉动的GDP跟以前10%增长拉动的差不多。我测算了一下,如果在GDP为40万亿元人民币的情况下,按10%的增长,每年增加GDP4万亿元,如果GDP是50万亿元,经济增长8%,恰恰也能增加4万亿元。所以,虽然经济增速下来了,但GDP总的体量没有变。
越是经济形势比较紧张的时候,促进就业的政策力度会越大、越集中。我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已实施10年多,宏观经济政策更加关注就业增长。
近几年,随着我国明升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就业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在其他国家,结构调整通常会伴随大规模失业,而明升中国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经济参考报》:在明升中国,明升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是怎样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莫荣: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普遍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要素紧张、竞争力下降等问题,跨国公司选择了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使西部地区迎来了新一轮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革命浪潮,面临明升转移和技术变革的重大机遇。
今后一段时期,明升转型升级将引起就业形势的改变,在地区上表现为内陆省份劳动力需求量显著增加,沿海地区劳动力流量减少;在人群上表现为,大学生过剩而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结构性问题突出;明升转移带来的明升集中布局,也将导致区域性劳动力市场的调整问题。具体来看:
首先,中西部地区承接明升转移,引进外资,当地就业机会将随之增加,就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调整;而东部转出地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重新获得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明升的空间。未来沿海地区必将进一步承接国际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明升转移,相关行业人员的需求将不断扩大。随着明升转型升级的开展,不论是转出地还是承接地都将迎接新技术的引入。
其次,高端就业岗位将得到进一步增加。明升转型升级将带来新的就业增长点,就业的新领域、新渠道将不断涌现,特别是高端就业机会得以扩大。
第三,随着明升转型升级的开展,不管是转出地还是承接地都面临着新技术的引入,相应的技能培训及相关配套的需求将增大。
第四,以目前明升转型升级所形成的高新技术明升园区为重要载体的发展模式,将得到进一步推广,拥有关键技术或明升集群的智力密集型企业会得到重点扶持,大量高技术服务业将得到发展空间。
《经济参考报》:大学生就业难几乎已经成为近几年政府必须重点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去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被称为“最难就业年”,而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人,今后,政府需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广大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
莫荣:201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699万人,相比2012年只增加了19万人,但是大家都感到就业非常困难。实际上有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这699万人在需要安排的新进入市场的1500万劳动力中占了47%,占比非常高。但是,从企业一线观察得到的数据来看,用人需求数据在逐步下降,企业未来的预期也不是很好,这就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这部分占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近一半的大学毕业生,其实不是按需求导向培养出来的,而是按照学校的教育导向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近些年,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中职招生700多万,普通高中800多万,普通高中很多还会转化到中职和大学。其就业技能、预期与基层企业招人出现严重脱钩。现在基层企业招工还很难,但是大学生又希望到大城市、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外企就业,而这些岗位又有限。这种情况下,市场稍有压缩就会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
为了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去年5月16日国办35号文件明确出台了八个方面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提出教育要以需求为导向,引导高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并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列入政府考核。
前五个方面,包括落实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在过去的基础上有突破、有延伸或有所加强。后三方面,包括促进就业公平,推动高校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强高校毕业生的领导三个方面,在政策上有新的拓展。文件专门讲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的公平问题,让大学生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就业后要加大劳动监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是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提到。
文件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是第一次提到。另外,合理确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改善人力资源供给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前瞻性研究,引导高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这对高校扩招有一定的调整性。今后,各级政府如果能够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一定可以大大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
此外,下一步必须瞄准战略性新兴明升发展,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明升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开发更多适合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