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彭科峰)近日,中科院的相关研究小组对三峡工程建设进行了生态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估。《明升中国app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研究员姜加虎,他表示,该评估指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手机版书》预测到的14个生态环境问题中,有6个方面存在明显低估,但“不能把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的气候异常归因于三峡工程”。
这6个存在明显低估的方面分别是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库区移民数量、四大家鱼、库岸稳定性、坝下河道冲刷、对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影响。
“首先被低估的因素,是河道冲刷的问题。三峡大坝将泥沙淤积在上游,减少了下游泥沙的输送量,使得水源变清澈,但也导致了下游河床变矮变深。”姜加虎指出。
作为对长江三峡生态研究已达20多年的资深专家,姜加虎表示,根据多年调查,三峡造成的移民人数也被低估,“当然也有一些移民后来选择返回故乡”。此外,大坝的阻隔,也导致库区水流平缓,从而加剧库区内的水体富营养化。
至于三峡大坝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姜加虎认为主要是鱼类数量的减少,“因此,在其他大江大河建设水坝时,应更系统分析上下游及区域内已建或规划大型水利工程的累加影响”。
2013年发生“北涝南旱”现象,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异常气候。对此,有人提出,长江中下游的异常气候是因为三峡大坝阻断了大气环流所致。但姜加虎对此进行了反驳:“外界炒作的干旱问题,不是三峡大坝所导致的。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化,本身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周期。长江流域的旱涝有五六十年的周期性,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三峡大坝对下游水位和雨量的影响不会超过15%。”
“网上流传三峡大坝可能引起局部地区的轻微地震,同样也是不app的。三峡蓄水不可能影响到地质的深层构造。”姜加虎认为,三峡大坝所造成的影响是长期的,科研人员也会继续进行跟踪性研究,但“人们应当客观、一分为二地分析与看待三峡大坝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将所有不好的现象都归结于三峡大坝”。
《明升中国app报》 (2014-01-29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