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史俊庭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5 9:45:11
选择字号:
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魔咒
河南农科院521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实施纪实
 
■史俊庭
 
这些天,让河南省延津县永良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宋新凯没想到的是,在河南省农科院“521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以下简称“521工程”)的帮扶下,他们合作社种植的甘薯竟然能卖到迪拜。这种具有水果口感的甘薯获得了迪拜人的认可,今年正式在迪拜超市销售。
 
2012年初,河南省农科院启动实施了“521工程”,即在全省的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业区创建5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20个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县和100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今年是“521工程”正式实施的第三个年头,《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陆续走访了该工程在河南的五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实地了解曾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被“网破、线断、人散”严重困扰的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魔咒,是如何在这些地区被破解的。
 
给甘薯翻秧,是很多农村孩子都干过的事。然而,甘薯种植大户、河南省永城市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谢朝龙却特别嘱咐在田间管理的农民,一定要按照河南省农科院专家交代的那样,绝对不能对甘薯翻秧。
 
“河南省农科院的专家说,甘薯翻秧能减产30%。”当初在听到这个数字时,谢朝龙被吓了一身冷汗。他告诉记者,现在,他要求参与田间管理的农民,即使除草时,也只能把甘薯秧轻轻提起来,除完草再轻轻放下。
 
宋新凯也吃过传统习惯的苦头。他告诉记者,原来他们村种甘薯的时候,不知道土壤里及甘薯自身携带的病毒会影响甘薯的生长和产量。结果多年来,他们种植的甘薯普遍存在黑斑以及果实开裂现象,不仅产量下降乃至绝收,果实难看还有丝儿,口味非常一般。
 
宋新凯说,如今合作社种植甘薯,统一使用河南省农科院提供的技术培育脱毒甘薯种苗,同时要求在没种过甘薯的地块进行种植,防止土壤中病毒对甘薯生长的破坏。目前宋新凯不仅扩大了种甘薯的面积,还将本地培育的脱毒甘薯苗销往外地。记者事后得知,谢朝龙使用的甘薯种苗就是从宋新凯那里购买的。
 
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每到一个地方,当地农民都会说一句同样的话:“农科院给我们提供品种、肥料还有技术。”而这些也成为了“521工程”在各个县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之一。
 
在河南永城市,河南农科院研发的甘薯田里套种芝麻,玉米田里间作大豆的方法都已获得成功。该市华光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田磊说,经过一年小面积实验,两者均能实现每亩增加收入500元。田磊兴奋地告诉记者,2014年,他要将这两种模式全部在承包田里推广。
 
然而,永城市农机推广中心副主任刘坤侠却说,尽管该市投入了100名技术人员,每个技术员指导25户农民,但是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技推广任务的加重,他们仍旧感到专业技术人员和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即使有物质和技术的无偿支持,也只有在看到示范、尝到甜头后,农民才会逐步认可。”西平县农业局研究员谢耀丽说。
 
为此,河南省农科院也加大了投入。据悉,2013年河南省农科院专家共举办面向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班约560场次,发放图书和技术资料约16.5万册,培训农民约28万人次。
 
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房卫平说,2014年,“521工程”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围绕构建河南全省农科系统示范推广新体系,发挥网络优势,建立长效机制,培育一支体现农业科研单位特色、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农科系统示范推广人才队伍,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明升中国app报》 (2014-01-15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