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波 本报记者 张好成
通常,科研成果要经过同行专家或政府部门组织的专业队伍评价验收,但在黑龙江省app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看来,对其研究成果最有发言权的是当地农民。
近日,该所所长张介驰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说:“农民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课题,我们的成果需要农民验收。”
黑龙江省app院微生物所始建于1959年,原隶属于中科院东北分院,1971年转属黑龙江省app院,主要从事生物工程技术、微生物等公益性研究与科技开发的综合性研究。
近年来,该所根据农业发展需求研发的黑木耳、灵杆菌素、金葡菌素以及微生物肥料、农药、饲料等成果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不仅为农民增加了收入,研究所也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黑龙江省黑木耳产量最高、品质最好,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最高、最好”背后凝聚着多少科技人员的汗水。
记者见到该所食用菌研究室副主任戴肖东时,他正在黑龙江省海林市进行栽培技术培训。
“我们每年都依托科技特派员,在十几个市县进行食用菌栽培技术轮回培训指导,光海林地区就有十个乡镇,这个市目前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2亿袋,收入可达2亿元以上。”戴肖东说。
尚志市元宝村村主任王广海告诉记者:“我们村有30多户种植黑木耳。我今年也种了5万袋,预计产量2000多公斤,收入12~13万元。他们的菌种质量好、产量高,我们信得过。”
该所食用菌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丕奇表示:“我们都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进行科研立项,筛选培育优质高效的木耳菌种就是为助农致富而立的一项重要课题。”
据介绍,黑龙江省有6株黑木耳菌种通过国家农业部食用菌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这6株均为该所选育。这些优质菌种在黑龙江省及东北地区累计推广超过50亿袋,产值超过100亿元。而且,该所选育的黑木耳去年首次在高海拔的西藏地区栽培成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此外,该所还利用自身优势,依据农业和农村发展需求展开科研攻关,取得多项惠农科技成果。
福太尔生物拌种剂是一种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高活性微生物菌肥,也是该所近年研发的药肥双效新成果,具有生根壮苗、改良土壤、抑菌排毒等作用,广泛应用于瓜果蔬菜、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
“目前这种产品应用面积达500万亩,防效达70%以上,平均增产10%,增产粮食15万吨,增收达3亿元。”该所研究员李晶说。
此外,该所微生物课题组经过多年分离筛选,选育出ASP-15菌株,并以这种菌株为核心复配其他菌株形成菌剂组合。这种生物肥可增强作物抗逆性及抗病能力,并可改善土壤、减施化肥。近年来,通过技术服务、菌剂生产、菌株转让等形式,该生物肥在东北三省及山东等地推广15万亩,增加农民收入1000万元。
哈尔滨市太平镇立功村高家屯村民高洪宝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家的玉米田去年使用了这种有机肥,在用其他肥料都减产的情况下还有所增产,专家研究的东西就是信得过。”
该所微生物课题组组长曹亚彬表示:“通过与农民的接触,能够感觉到他们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渴望,对能够带来效益的好技术是真心欢迎的。的确,农民接受和欢迎的成果才是好成果!”
《明升中国app报》 (2013-07-17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