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子只能用来判断一个期刊的平均引用频次,与期刊中的论文几乎没有联系。
app出版商们正在传递着他们如何重视影响因子的显然是模棱两可的信息。影响因子是指某个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被引用的频率,一直以来饱受争议。
有创纪录数量的期刊——66种,其中37种为“新罪犯”——被禁入今年的影响因子名单。原因是过多自我引用,或“引文叠加”(一些期刊相互引用以提高引用总量)。
今年,被点名批评的包括《国际防撞性能杂志》和《伊朗模糊系统期刊》等期刊。
去年,仅有51种期刊被禁(其中28个“新罪犯”),前年被禁期刊数目为34。汤森路透社还发布了其为何决定禁止这些期刊的新理由:主要是因为自引使得排名失真。这些期刊(占全部10853个期刊中的0.5%)似乎将影响因子游戏看得太重了,其他期刊则承诺“减少对影响因子作为一种推销手段的强调”。
这是一份名为《研究评价旧金山宣言》(DORA)的声明的一部分,该宣言广泛地批评了这样一个事实:影响因子不只用来评判期刊,还用来评判app家及其研究论文的质量。
在这两种姿态——不在乎和太在乎——之中,有大部分期刊,其编辑在热切地等待着新分数的公布,即使他们也认识到了这种衡量标准的局限性。就像人们多次指出的那样,影响因子只能用来判断一个期刊的平均引用频次,与期刊中的论文几乎没有联系。
另外汤森路透社表示,今年55%的期刊的影响因子升高,其余的出现了下降。
在那些影响因子下降的期刊中,《app公共图书馆—综合》的影响因子下降了16%,从2010年的4.4(出版了6749篇文章)到2012年的3.7(出版了23468篇文章)。由于该期刊的出版商“app公共图书馆”也是DORA签约方之一,因此它可能对此不太在意。
《app公共图书馆—综合》编辑部主任Damian Pattinson在博客中写道:“更显著的成就是,我们发表了所有类型的研究,而无论其预计的影响如何,并让学界决定什么值得引用。是时候记得是论文而非期刊取得了影响。”(张章)
《明升中国app报》 (2013-06-24 第3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