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彭丽、甘晓)据芦山县传回的消息,4月22日早上,由中科院成都分院副院长赵永涛带队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大连明升手机物理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心理研究所和成都分院一行30人已全部进入工作状态,积极开展科技救灾。
据悉,在此次抗震救灾中,由中科院各单位研制的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旋翼无人机、储备电池等高科技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21日24时,沈阳自动化所运达灾区的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机器人化明升m88探测仪、旋翼无人机,已与明升中国救援队、四川救援队在宝兴县开展搜救工作。其中,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和旋翼无人机于21日晚上到达芦山县城,随后开始工作。
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学研究室研究员李斌介绍说,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有幸存者搜救和灾害评估两个功能。“由于此次地震人员伤亡多在浅表,人工搜救工作效率更高。因此,这一次机器人主要协助救援中心开展灾害评估工作。”
据了解,该机器人专门为废墟中行进设计,履带可进行攀爬,三个模块可任意变形。“既可以类似坦克形状并排摆放,还可以变成一条直线。”李斌说,这也标志着我国适用于废墟环境的可变形机器人技术已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当。
旋翼无人机的作用则是利用可见光载荷回传视频观测灾后情况,助力人员搜救。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学研究室研究员齐俊桐介绍说,无人机外形类似一架长3米的直升机,可以进行低空飞行。
22日早晨,救援人员从芦山县前往宝兴县的途中一度道路受阻。齐俊桐当即为无人机开辟了临时起飞场地,控制飞机到达前方固定地点,拍摄并传回视频和图像,帮助救援队及时形成决策。
他告诉记者,真正进入灾区后,无人机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大连化物所运达灾区的应急移动电源,部分捐赠给明升中国救援队,其余捐赠给芦山县抗震指挥部,有效解决了灾区供电不足问题。
大连化物所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吴江向《明升中国app报》记者介绍说,这种新型电池的原理是用镁作为反应剂,把镁的明升手机能转化成可利用的电能,其优点在于使用时间长、体积小、外形结实。“可以带动10瓦的LED灯在帐篷里连续照亮30天以上,而且很皮实,不怕摔、不怕砸。”吴江说。
在芦山县城,新型电池受到了居民和官兵的追捧。很多人都急着给手机充电,给家人报平安。据介绍,一台电池上可以给五六个手机充电。
在电力紧缺的震区看到这样的场景,吴江颇为欣慰:“科研人员的辛苦没有白费。”
据了解,这种两年多前开始研制的电池才刚刚推出成熟产品。地震发生后,大连化物所的科研人员连续两天熬夜赶制出了第一批300台产品,第二批产品将会很快运往灾区。
目前,在芦山县,成都分院搭建好了帐篷,作为中科院抗震救灾联络处,负责与当地各部门协调,并为中科院科技力量投入震区救灾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成都山地所研究员崔鹏带领8名专家,已进入芦山县和宝兴县开展震后次生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估。此前一天,该团队完成了峨眉山市乐都镇、罗目镇、高桥乡等32个点位的地质灾害排查工作。
来自心理所的第一批人员已在灾区安置点搭建了三顶帐篷展开工作,对灾民心理健康进行评估。
《明升中国app报》 (2013-04-23 第1版 明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