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艺硕士毕业两年多,现在一家市级媒体工作,她最近才知道,自己毕业时花300元钱,与同学联合署名发表论文的那本杂志竟是“假杂志”。
“因为合法的公开刊物应该能在手机版出版局的期刊搜索中查到,而我那本杂志却不能,更为奇怪的是,学校规定在公开刊物发表两篇以上论文才能拿到硕士学位,我们明明发的是‘假刊物’,可是也莫名其妙地毕业了。”
有这种经历的不止曾艺,一位在高校工作的教师说出了原因:“学校即使知道是‘假刊物’,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况且学校对于硕士生发表的论文根本不会认真审查,只要看到发表了,符合毕业规定就行了。”
买版面、托关系发论文,在高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评职称、拿课题时对教师论文数量有硬性规定,学校和院系申请各种基地、中心、示范点时,需要教师的论文来“充门面”。因此,围绕“论文制造”,各种光怪陆离的事情都会发生。
职称论文:“钱能解决问题”
黄笑,硕士毕业后到一家三本院校任教两年,今年可以申请讲师职称,英语计算机等要求对于她来说都可以免试,此外学校规定还需公开发表三篇学术论文。
“三篇很容易,并且不需要什么成本。”在一般人看来几千字的论文让人头疼,在黄笑看来却是小菜一碟,不是因为她自认为学术水平有多高,而是另有原因。
在“论文市场”上,在公开刊物发表三篇论文,按2500字长度来算,大概最少需要支付800元左右的版面费。对于他们的这部分支出,学校会“贴心”的为教师们负担。
在黄笑的学校,设立了众多的所谓“校内课题”,申请难度极低,以“大锅饭”形式,保证人人有份,每个课题经费1500元,最终的结题要求很简单,就是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
“虽然学校没有这么说,可是都知道这就是鼓励我们去发论文的,补偿一点买版面的损失。校内课题结题的时候,拿着论文直接去报销就行,有时候还能小赚一笔。”黄笑这样解释学校的做法。
实际上,在现实中,如果能静下心来搞学术,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投稿到国内或者国外一些知名的核心学术期刊,被免费发表也不是没有可能。然而,在黄笑看来,对于她却是天方夜谭。
“首先是没时间,每周有至少16个课时,加上备课和教研室工作占去的时间,基本上没空认真地看书、查资料、写论文,所以我不是在写论文,而是在‘撺’论文,虽然不是完全的抄袭,但是也就是东拼西凑,创新的东西很少,大家都是这么在‘撺’。”
“其次是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在黄笑看来,如果通过买版面发论文,只要先写好论文,论文的质量没人去关心,接着从学校的广告栏上找几个论文中介的电话号码,比较一下性价比,想什么时候发表就什么时候发表。
“有的老师就算不想写或者没时间写,还可以在网上一些论文网站找代笔,淘宝上也有明码标价的,按字数算钱,还有发表和邮寄刊物的‘一条龙’服务。”
然而,那些不收版面费的权威核心期刊呢?黄笑说:“一方面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周期长,变数大;另一方面,不收钱说不定就有人情等因素,像我们这种没门没派的,和他们耗不起,再说,只要发表了,职称就能拿到,最终结果是一样的,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要自找麻烦呢?”
高校教师:能发论文就有地位
“本来以为下学期的手机版采访课是讲课精彩的刘老师上,所以才选,没想到却改成是裴屌丝上了,这下可好,不能重新选课了,神哪,让裴屌丝好好去写论文,别来上课行么?”一位手机版系的学生在微博里发出了一句抱怨,得到了好多同学的回帖。
在他和同学们看来,这位“裴屌丝”在学校属于“学术型”老师,也就是搞课题、发论文一级棒,要说上课,却属于能把学生逼疯的类型,所以学生们在教师栏里看到他的名字就害怕。“没激情,不懂学生,照本宣科,我们自然不喜欢听。”这位学生坦言。
同样在这所学校手机版系工作,李琳老师这些年终于“开窍”了,从一个写不出一篇论文的在读博士生,变成了学院里的“学术超女”,每年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几二十篇。
虽然没有白纸黑字写出来,可是这些年李琳所在的院系在招聘新教师时,明显地把教师的科研能力放在第一位,远远高于教学能力。
“有些老师就算一学期一节课不上,无论是收入和地位在学院里都不容小觑,因为能发论文也是一种本事,并且让很多人望尘莫及。”李琳说。
近几年,李琳所在的院系把教师的平均课时控制为每周6节,以每节50元的课时费计算,少上或者多上一两节课对他们并没有金钱上的实质影响。
“好像在鼓励我们重科研、轻教学,多上课、上好课不但没有奖励,还有可能搞得自己没有时间追赶科研进度。”李琳说,系里面这些年大幅度提高了在顶尖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奖励,少则上千,多则上万,也成了她决定做“学术超女”的原因。
“说实话,一方面动力来源于学院的物质奖励,但这不是最重要的,老师光靠发论文也绝对发不了财,关键是对自己今后评职称、拿课题的影响,事关自己的学术能力,在现在的高校,这个才是竞争的制高点。”李琳解释说,至于学校和院系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奖励教师发论文,原因更加现实。学校发表的论文多,意味着学校科研实力强。对院系来说,能在申请博士点的时候容易一点,或者申请一些国家或者省级课题的时候底气足一点。
“那还有人关心教学水平的提高,或者关心学生的感受么?”面对记者的提问,李琳也没法回答。
“国外期刊”:也有“水货”
相对于社会app而言,在国内期刊上发一篇论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理工app生和教师的需求了。
“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国内期刊是怎么回事,大多数花钱都能上,发在国内显得太‘掉价’;一方面在我们研究的领域,一定要有几篇在国外期刊发表的英文论文,才算对得起自己的博士学位,不然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科研的。”
正在国内一所明升手机版院读博士的夏静说,用英文写论文,投稿到国外期刊发表几乎成了他们要毕业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当然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越好,可是大多数是为写而写,发表后的被引用率什么的没人关心。”
在夏静看来,国外一些期刊,尤其是顶级期刊,投稿后评审时间长,退稿率高,大多数时候花钱都上不了,竞争激烈,但是一旦被收录,对自己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数理工科的博士们把目光都瞄准了国外期刊。
然而,已经在加拿大读了两年博士的王磊看来,国外的月亮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么圆。在国内完成本硕的课程,王磊选择到国外留学,和很多国内的学生一样,买版面发论文这样的事情,在国内的时候干过多次。
“虽然知道国内国外不会有质的区别,没有抱太多希望,但没想到也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王磊介绍,花钱发论文的事情至少在加拿大也并不少见,甚至更加繁荣,划分更加细致。细致到是否是彩版,标题大小多少,在期刊的前后位置,都有不同的价格标准。
“只能说在哪里都有比较‘水’的期刊,而很多行业内的顶尖学术期刊不是有钱就能刊登的,这一点国内国外都一样,有些情况下,在自己名字前面挂一位著名教授的名字,确实好发一点。”在王磊看来,这一点国内国外区别不大,只是让他苦恼的是,在这样一种“制造论文”的浮躁风气下,自己对科研的坚持和热情,还能持续多久。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