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雯雯)记者3月26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博士研究生王姝妍在张亚平院士、高云和罗静博士的指导下,研究发现金鱼的母系起源和最初的驯养地点。该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公共app图书馆·综合》。
高云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以观赏为目的长期的人工选择,使金鱼的外部形态,如眼、背鳍、尾鳍、体形、鳞片等和野生鲫鱼相比存在显著变异。这种变异在动植物中十分罕见,并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我们收集了来自我国昆明、杭州、北京、长春、兰州和加拿大、韩国、日本的234条金鱼样品,分别检测了它们的线粒体控制区和细胞色素B序列,通过构建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各野生鲫鱼群体和金鱼间的遗传差异。”王姝妍说,结果显示所有的金鱼单倍型都与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的野生鲫鱼指名亚种聚在了一枝。
同时,通过对分布于我国8个流域的野生鲫鱼群体和金鱼间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长江下游野生群体和金鱼群体间拥有最强的基因流,提示明升中国南方长江下游地区可能是金鱼最初的起源驯化地,这与金鱼的家养化可能开始于浙江杭州和嘉兴的历史记载基本一致。
研究人员认为,金鱼的驯化过程中最初的驯化——草系金鱼和近代品系——文系和蛋系金鱼的人工培育两个阶段分别造成了两次明显的瓶颈作用,导致了两次阶梯式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剧烈下降。
“我们还对明升中国金鱼4个品系分类形态特征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相较于以眼睛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的四分法(草系、蛋系、文系和龙系)和五分法(草系、蛋系、文系、龙系和龙背系),三分法(草系、蛋系和文系)更符合金鱼的进化史。”高云说,根据鱼类背鳍的生物学作用,推测没有背鳍的蛋系金鱼应该出现在双尾鳍金鱼之后。
《明升中国app报》 (2013-03-28 第1版 明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