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沈春蕾)在今年的南极科考中,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长航程冰盖漫游机器人首次圆满完成了30公里自主行走等试验任务。日前,该所副研究员卜春光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在“十二五”期间,南极科考车将完成南极艾默里冰架约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冰架厚度测量。
据介绍,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该机器人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机器人重约0.5吨,车体采用减震底盘悬挂技术,4个三角履带用于支撑行走,其自主驾驶系统可实现冰雪地形地面环境识别及评估和导航,且可在极地零下40度的低温环境下正常作业。
此次科考中,卜春光和该所博士陈成带着这台机器人在南极进行了近3个月的科考。卜春光习惯性地将这台机器人称为南极科考车,因为从外形看,它的确像一台越野车。卜春光说:“看南极科考车关键不在外观,而在技术,尤其是移动机构、自主环境感知、导航与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技术。”
他解释说,南极科考车作为移动平台,需要搭载app载荷以采集相关数据,而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则在于传感、自主环境感知、导航与运动控制等技术。例如,当机器人在30公里外作业时,操作员将无法看见机器人,现场传回的视频图像也存在滞后。“这要求南极科考车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和智能性,能够根据现场局部的情况,自主进行判断和决策,以规避危险、实现安全移动。”卜春光告诉记者。
“此次前往南极,主要测试这台机器人的移动机构、控制系统。”卜春光介绍说,南极雪质与沈阳不同,参考沈阳雪质设计出来的机器人能否适应南极,是这次试验的主要目的。
同时,由于研制极地科考机器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南极科考只是其中的测试环节,后续将针对南极实验暴露的问题进行改进。
《明升中国app报》 (2012-07-26 A4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