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王小波 雷冲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2-7-25 15:46:44
选择字号:
大学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专家称国内教育适合女生

“阴盛阳衰”的情况在一些文科院系表现尤为明显

“男孩危机”是近年来屡屡见诸报端的一个话题。男孩是否真的遭遇危机姑且置之一边,但从高招现场传出的信息显示,文科专业的老师们又该惊呼“红肥绿瘦”了。高校男女比例失衡是一个全球性话题,而在明升中国又有极其鲜明的烙印 应试教育的全面固化加重了男孩危机,并将影响到基础教育的质量,从更长远的时空来看,还将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创新力。
 
“红肥绿瘦”知多少
 
“红花多,绿叶少!”河北省内一所师范类高校招生人员从现场发出感叹说。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今年计划招生328人,其中招录男生仅63人。
 
近六年来,此专业男女生比例一直在此基数上徘徊。而在代表高层次人才的硕博研究生培养上,男生几乎完败,多个硕士研究生专业都是清一色“娘子军”,如,某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招收女生108名,男生12名;2010级男生14人,女生118人;2011级男生18人,女生131人。“阴盛阳衰”的情况在一些文科院系表现尤为明显,明升中国传媒大学研招办的老师介绍说,传媒大学男女研究生比例为1:2。
 
明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顾海兵应邀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学,得知该校的男女生比例为2:8之后大吃一惊。“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招研究生时,一般20个人里头有三四个女生,现在一半以上都是女生。”某些文科院系的男女生比例失衡超过他的想象。
 
在一些男生占据绝对优势的传统工科院校,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面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以省内某工科院校为例,多年前该校男女比例是7比1,现在这个数字将近2比1。诸如机械、锻造,这些过去被戏称为“打铁匠”的专业,“准女工匠”的身影在持续增多。
 
从2007年开始,国内普通高校招生中的女生数量首次超过男生,之后一直出现压倒性数量优势。“以前工科院系女生是‘国宝’,现在文科院系的男生成了‘国宝’。”
 
高校女生不仅在数量上超越男生,入学成绩和校内表现亦让人刮目相看。以公众最关注的高考状元为例,1999年,各省高考状元男生占65.22%,女生占34.78%;10年后,这一比例为,男生占47%,女生占53%。
 
在参与社团组织和奖学金分配上,文科院系的女生更是独占鳌头,近几年来,在教育部所颁发的国家奖学金获奖者中,女生获奖比例远高于男生,部分师范院校的男女获奖比例甚至达到惊人的1:10以上。
 
过去,女大学生数量剧增一直被视为男女受教育差距缩小,是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大学女生增多,并不表明女性地位在提高。”面对来势汹汹的女生潮,一些高校的学者对此表示了审慎的乐观。
 
男女排队招生
 
顾海兵注意到,大学生男女比例失调是个全球性问题,在人们眼中更应该接受高等教育的男生,成绩能够达到招生底线或有大上学愿望的男生数量正在衰减。
 
以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美国为例,近来申请上大学的优秀男生一直出现短缺现象。为了保持足够多的男生,美国新生入学的成绩并不完全根据SAT或者ACT的平均成绩而定。部分学校坚持男女应在同等条件下入学,造成的结果是女生人数占到近2/3。
 
在西方,人才评价的多元化,学校对男生降格以求,并没有招致过多的非议。而在有尊师重教传统的明升中国,相关做法是质疑的对象。
 
近两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明升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在提前批次的录取上,在划定最低分数线的情况下,采取了男女区别录取的方法。如明升中国政法大学今年在广东的理科女生投档线632分,比男生投档线588分高出44分。
 
同考不同分,这一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有人认为它涉嫌歧视女性,有违教育公平。来自高校方面的回应说,此举是为了平衡男女比例,是自主办学的体现。国际上名校的招生,对男生都有一定倾斜。“我们知道,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对于教学、学生成长、人际关系等方面不利,但可挑选的男生少,不能放着高分的女生不要。”上述师范类院校负责人说,他们仍然坚持男女在同等条件下入学。在部分高校,男女生比例是个敏感话题,校方往往不会公开宣称在某些政策上偏向男生。
 
他们往往会为你分析女孩在考分上完胜男生的诸多客观原因:女生受到的歧视和竞争压力偏大,女性比男性更加早熟,在学习的自觉性方面,男生贪玩,不如女生刻苦。
 
一位高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男女分别排队录取上过分苛责大学并不可取。学校之所以偏爱男生更多可能从就业考虑,因为目前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更偏爱男生,女生就业相对处于劣势,而就业率的高低是教育行政部门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参考,就业率低可能会引来黄牌。
 
基础教育“娘子军”日甚
 
大学“阴盛阳衰”固然有其存在的国际背景,在明升中国却突显出鲜明的本土特色。
 
一位师范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对目前地方师范院校出现男女比率几何式落差表现出深深忧虑。“且不说女生过多对课堂气氛等影响,这些学生将来很多都要走进中小学课堂,会进一步加剧中小学教师‘娘子军’现象。”
 
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娘子军”现象,已蔚然成风。在石家庄市的多家公立幼儿园,公示牌上显示,除了炊事员和保安为男性外,师资均为“女儿国”;小学校园内仍然是“红肥绿瘦”,为数不多的男老师多为爷爷辈。
 
女教师虽有细心、敬业等长处,社会各界还是担心,男教师稀少的失衡状况会让校园缺少阳刚之气,男孩子更易变得娘娘腔,失去毅力和勇气,也会影响到教师心理健康,女教师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症状。
 
石家庄某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告诉记者,目前手头没有男女教师数量的详细统计,但小学女教师占绝大多数已是不争的事实,区里也想在义务教育阶段多引入一些男教师来平衡性别,而师范院校的供给出现了问题,男教师,特别是综合评定为优秀的男师范毕业生凤毛麟角,这种短缺近年来有加剧趋势。
 
上述师范院校学者说,并非地方师范院校不想招更多的男生,之所以这些院校对男生的吸引力差,是教育长期投入不足的恶果。“在世俗的眼光里,男孩子对成功和财富更为渴求,女孩子往往图一份安稳的工作,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职还仅仅是一份安稳的工作。我们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喊了多年,一直难以兑现,中小学教师待遇和公务员相比事实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很难吸引到优秀的男生投身基础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男生就已居于劣势。相关部门对城乡的抽样调查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女生总体成绩明显优于男生。从2008年开始,北京市小升初试行优秀生推荐入学政策,在被推荐的优秀生中,女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专家们担心,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教师充实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对教学和学生成长都不利,尤其是众多男生“伤不起”。
 
“师范院校女生多得让人难以忍受。”一位师范院校的老师抱怨道,现在他一走进课堂,就见到女生们齐刷刷坐在前排,认真听讲做笔记,为数不多的男生懒洋洋地蜷缩于某个角落,一抬头的功夫,还有人溜号了。
 
男孩危机背后的创新危机
 
“大学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只是表象,其背后是教育领域的深层次危机问题。”顾海兵说。
 
他认为,现行的教育观念和选拔模式相对更适合女孩子的性格心理特点。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往往要求学生做听话的好孩子,调皮捣蛋容易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男生天性独立爱冒险,不愿意受控制,不按常理出牌,不原意照老师圈定的规矩行事,这样的举动往往得不到老师的包容,因为常受批评,得不到鼓励,不受重视,久而久之,学习兴趣会减弱,人也会变得懈怠,甚至和学校产生对立情绪。而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服从,讲究按部就班,相对获得好感的机会更多,更易在鼓励和嘉许中获得正能量。
 
另一方面,现行的应试教育和评价导向对那些“野性难驯”的男生杀伤力颇大。从小学开始学生守望着大量必修课,遵循标准答案。特别是对文科类专业来说,肯用功、记忆力好的女学生容易考出好成绩,男孩精力旺盛却无处发挥。进入大学后,有三分之二的课程依然是必修课,学生将大量精力花费在必修课上,指定标准答案,他们没有充足时间考虑自己真正偏好的领域。加之大学里诸多社会实践课缺乏量化的考核指标,一些综合考评的加分方式根本无法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
 
“真正的大学,70%以上都应当是选修课,利用选修课来引导学生,而不是以灌输式的必修课来管住学生,更不是以统一的模式和标准分数论英雄的地方。”顾海兵认为,目前的男孩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某些教育制度扼杀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危机,喜欢冒险的雄性完全败给了喜欢按部就班的女性。
 
一些富爱冒险的男孩在竞争中提前出局,远离学校,很难简单地判断这对他个人是有利还是有害。“如果孟非在大学里学一圈,可能就毁了,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但从长远来看,它会扼制创新,影响国家的竞争力。”顾海兵建议,从男孩危机中改革现行的教育观念和选拔模式。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