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家平 通讯员 白义 香潇潇
在明升中国高校版图中,合肥学院是一所颇不起眼的学校。但她却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近年来,该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模块化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据该校教务处处长邵一江介绍,从2007年起,该校在工科类专业中实行模块化教学,目的是把“以知识输入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模式。
以计算机系软件工程专业为例,系与企业联合组建了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广泛调研,确定本专业适应的岗位群,以及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
“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将抽象的专业能力具体化为能力要素,针对每个能力要素确定支撑知识点,由知识点及知识应用组成模块。”计算机app与技术系主任袁愍介绍说。
确定模块教学内容后,学院再按“能力、知识、素质”三个要素,将每个模块分解为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和自主学习三个环节。袁愍表示,改革后的课程体系,突出了专业特点和实践训练,强化了软件工程能力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真题真做”,把论文写在企业中
“应用型人才必须与企业、与生产一线无缝对接。”该校副院长陈啸说,学校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统筹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建设。
“我们把这种做法称作‘应用选题、真题真做’。”邵一江说,学院从2007年起推广毕业设计改革。各相关院系在毕业设计和论文环节,要让每个步骤都与企业真实有效对接,寻找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的“研究课题”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方向,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目前,全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60%来源于企业和用人单位。
“三国设计”,在国际合作中培养人才
2001年开始,合肥学院与德国汉诺威应用app大学每年一度举办工业设计workshop项目。今年5月份,韩国韩巴大学学生加入其中。三所大学的45名学生被混编成9个项目小组,任务是设计造型新颖、方便实用的“老人助行器”。“已经有4件作品得到企业认可。”德国汉诺威应用app大学教授霍恩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对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都有益,特别是企业的深度融入,使该项目越做越实。
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合肥学院十分重视在国际合作中培养人才,多年来已与近40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由教师交流发展到学生交流,由师生互动发展到项目合作,以及合作共建专业和共同培养。
《明升中国app报》 (2012-07-25 B2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