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陈彬 钟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2-6-27 9:28:02
选择字号:
西交大校长郑南宁: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

 
■本报记者 陈彬 钟华
 
这几年,西安交通大学每到临近新年的时候,都会评选上一学年的三好学生,并举行颁奖仪式。而这样的仪式,作为校长的郑南宁几乎不太参加。不过就在去年,他却在同一时间,召开了一次很特别的座谈会。
 
说它特别,是因为座谈会的参加者都是各学院挂科较多的学生。郑南宁为何要召开这样一个会?
 
帮学生找回上大学第一天的自信
 
谈及走进座谈会现场的第一感受,郑南宁笑称里面的气氛很“肃穆”。“学生们有些紧张,不知道我找他们要做什么。”看到此场景,他却笑了:“不要紧张,也不要难为情,开这次会,我们是想为你们学业困难找找原因,帮助你们找到上大学第一天的自信。”
 
“能考入西交大,说明这些学生具有很好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可以想见,刚跨入校门时,他们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信心十足。然而这份信心是如何丢失的?这值得我们思考。”郑南宁说。
 
他表示,大学是为学生而存在,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本价值。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如今的大学已不是过去的象牙塔,而早就与社会变化和各种文化意识紧密交织。“互联网的发展和虚拟网络社会的出现,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丰富,但同时也使一些学生沉溺在网络中而迷失自我。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学生更值得关注,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忽略了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在这方面,许多大学都应加以关注。”
 
“我们需要反思,大张旗鼓地表扬先进固然具有其意义,但每个先进典型都有自身的背景和成功因素。如果要解决一些共同的问题和困难,就必须着眼于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助,这是大学教育中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郑南宁说。
 
在那次座谈会上,一位同学坦言自己学业的荒废就是因为贪图游戏。郑南宁鼓励他树立信心。两个星期后,郑南宁参加了该生所在书院的新年晚会,当他想再与这位同学聊聊的时候,却被告知因为复习功课,这位同学没有参加晚会,而且他刚刚通过一门挂科的课程。
 
“没有一位学生不是带着对大学的憧憬和自己的理想来到这里。与单纯表彰优秀学生相比,如果能从退学的边缘拉回一个学业较差的学生,岂不是更有意义?”郑南宁说,可能有人认为,校长应关注学校发展的宏观问题,而不应对个别学生的学业“斤斤计较”,这种说法显然片面。大学本身便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校长更有责任关心这些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教师,这也是大学责任使然。
 
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
 
2011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核心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很多人看来,这一中心的成立是为了提高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但郑南宁却有着更长远的打算。
 
“成立这一中心,我们的一个重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他说,在以前的大学,教师都是在教研组的安排下进行教学活动,组织性较强;现在教学活动却基本上以教师个体行为为主,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成立发展中心的形式,对其教学能力进行相应的督促与指导。但这只是外在层面,我们希望能够以此触及教师的思想。
 
对此,他解释道,从根本上讲,教学是一门需要认真研究的艺术,而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教师在讲台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和学生产生交流,从这个角度讲,教师更像是一个“演员”,他需要通过自己的“表演”,最真实地向学生展露自己内心对课程的理解,而目前很多老师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并不够。
 
“在一次会上我曾讲过,有些学生将PPT戏称为‘骗骗他’,以此讽刺一些课堂教学缺乏实用性。这真实地反映了在工作中,一些老师没有把教学当成一种事业,仅仅是作为‘职业’。”郑南宁说,“事业”与“职业”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需要追求的,后者则使教师难免在职业生涯中,去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会甘心坐冷板凳。
 
对于教师队伍“职业化”倾向的出现,郑南宁坦言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大学既反映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时刻与社会现实交织在一起,而且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人的社会存在的基本诉求是要生存。“我们不能用过去建设教师队伍的思路,去建设今天的教师队伍,而应该思考怎样在价值多元化的现实中,使教师的精力放到培养学生的中心上,又能够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价值诉求。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的更深层次目的,也在于此。”
 
“我们希望以此正本清源,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大学的使命和任务。通过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使他们在内心得到一种缓慢而深刻的教育和启迪,这要比单纯的能力传授有意义得多。”郑南宁说。
 
人文教育在核心层面是相通的
 
最近一段时间,郑南宁曾在多个场合发表言论,呼吁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提到“人文精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会是以文史见长的文科类院校,作为一所理工科大学的校长,他为何如此重视人文精神?
 
对此,郑南宁表示,大学是培养人的,而这种培养的根本在于人性的成长。“人的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教育的人文思想则是要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学术批判和app求真。大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科技创新的场所,也应追求人文关怀的终极价值,如果不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根本谈不上对人的培养。”
 
然而,与文史类院校相比,更多与技术打交道的理工类大学在培育大学人文精神的过程中,是否会由于学科限制,存在“先天不足”?
 
郑南宁对此并没有完全否认。他表示,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需要有一些载体和丰富的内涵,而这些更多的是体现在文史领域。不过我们也应注意到,道德品质和app精神的培养同样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而且app也具有伦理性,一些技术是否能够发展,也要从人类自身的存在去思考,这同样需要人文精神作为指导。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其大意是一位伟大的app家,其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也许比其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即使在这些成就方面,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认为的那样。这足以说明人文精神对理工类院校和学生的重要意义。”郑南宁说。
 
除此之外,app研究讲究创造,其过程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但创造精神还包含着某些浪漫的人文精神元素。在这方面,理工类院校可能更有一定优势。“文科的‘框框’可能比较多一些,而理工科有着更大的发挥想象的空间。”
 
不久前,西安交大的学生曾与外校举行过一场体育友谊比赛,在赛场上,西安交大的学生喊出的口号并不是“交大加油”,而是“勇士加油”。
 
“这是学生们给自己学校起的‘绰号’。因为西安是兵马俑的故乡,那些威风凛凛的勇士们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强大,同时也激励着同学们追求卓越。在西方高校中,很多著名大学都有自己的绰号,这种绰号体现的是学生对自身学校文化的认同,而这种体现并无文理之分。”郑南宁说。
 
他表示,在高校中,所谓人文精神并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理论,更不是抽象的道德说教,而是存在于大学生活、大学教育乃至大学环境对学生的点滴教育中。这种教育形式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表现有所不同,但在培养人的独立人格、健全思想方面却是相通的,而这恰恰是人文精神的核心。
 
“提出问题”,但不能忽视“解决问题”
 
不久前,在一个关于大学教育的研讨会上,有学者指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观点引来各方议论。对此,郑南宁有着自己的想法。
 
“这种声音是对当前教育所存在问题的深刻批判,这种批判是需要的。唯有这样,教育工作者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是如果把批判作为评价当前教育的单纯依据,就有失辩证了。”
 
他解释道,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就会把什么样的世界留给后人。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今后的社会将会充满着自私。从这个角度看,社会上对当前教育问题的见解是深刻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去否定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少在教育战线上,我们还是有一大批有良知的教师,他们在支撑着高等教育的主流。”
 
当前,不管是公众舆论还是大学内部的教育工作者,都认为大学教育的确存在问题。其中一些问题还很严重。但郑南宁强调,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发展必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育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的约束。“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教育会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回顾三十多年来的明升中国改革与发展事业,明升中国高等教育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今天的教育问题,其原因就在于此。”
 
“目前社会上有一种现象,谈不足谈改革中的困难的声音多,但对于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却缺乏思考。我们不能否认‘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一阶段,而不作更深入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努力对于问题的解决是于事无补的。”郑南宁说。
 
●要解决一些共同的问题和困难,就必须着眼于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助,这是大学教育中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师在讲台上更像是一个“演员”,他需要通过自己的“表演”,最真实地向学生展露自己内心对课程的理解。
 
●教育的人文思想是要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学术批判和app求真。大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科技创新的场所,也应追求人文关怀的终极价值。
 
《明升中国app报》 (2012-06-27 B1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