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张巧玲 来源: 发布时间:2012-6-15 8:54:57
选择字号:
周福霖院士:用先进工程减轻地震灾害

 
■本报记者 张巧玲
 
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1年日本“3·11”地震,都导致大量房屋建筑倒塌、人员伤亡惨重,而有关房屋建筑的抗震、减震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在6月14日的明升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的学术手机版中指出,地震不可避免,但可以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减轻地震灾害。
 
周福霖介绍,我国已成为世界地震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上世纪我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占全世界的60%。
 
“目前地震预测预报仍未成功,地震预警与应急也只能是震后措施,只有工程抗震减震是现实可行的方案。”周福霖指出,我国传统的房屋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现行规范则要求在设防烈度内房屋能“裂而不倒”。
 
然而,“裂而不倒”容易造成严重的财政损失,如造成装修、仪器、设备遭到破坏,对于指挥中心、网络、医院、实验室等明升m88线工程,则会导致城市瘫痪,引发社会灾难。而且如果遇到突发大地震,也很难保证建筑不倒塌。
 
“现代房屋的抗震要求应该是“三保护”:结构、装修和设备仪器。”周福霖说。
 
2011年日本爆发地震后,周福霖专门前往日本进行考察,他发现,普通结构的房屋受损普遍,裂缝大,修复困难,很多都需推倒重建,而且非结构构件受损很多,特别是天花吊顶,建筑物内设备仪器大都摔倒、破坏、功能中断。
 
而同样在此次地震中,日本仙台近50栋隔减震建筑,包括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都表现良好,其结构及装修无任何损坏,内部设备仪器无掉落,完好无损,并成为地震中的避难中心。
 
周福霖认为,我国抗震设防标准偏低,但目前要求大面积提高房屋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投资将大幅增加,且仍有难度。
 
“若采用有效、成熟、结构隔震减震技术,投资增加不多,还能明显提高结构抗震安全性,并实现结构、内部、设备三保护,有效实现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要求。”周福霖说。
 
据日本媒体报道,震后日本隔震技术增加,目前日本60米以上的建筑结构,都要采用隔减震技术。
 
周福霖介绍,隔震就是在建筑物之中加一个隔震设施,如叠层橡胶隔震支座。
 
目前,明升中国也有大量的隔震建筑,包括住房建筑、高层建筑、大跨复杂结构建筑、长大桥梁、文物古迹保护结构、工业设施等。如明升中国已有近2500幢隔震建筑,近150座隔震桥梁。
 
“隔震减震技术是40年来地震工程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周福霖认为,今后隔震减震或将逐步成为准主流结构之一。
 
《明升中国app报》 (2012-06-15 A2 院士大会特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