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许智宏 来源: 发布时间:2012-6-11 8:38:53
选择字号:
许智宏:社会转型期大学精神重塑与创新人才培养

 
■许智宏
 
现在,大家都在讲全球化进程,全球化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方面,但在不少媒体和会议上也都在讨论反思全球化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但不管怎样,应该讲它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一面,至少使我们认识到,今天一个国家已不可能孤立地生存,我们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相互依存。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确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不断加剧。明升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来,东部和西部、城市和乡村之间在某种程度上的贫富差距也拉得更大了,同时出现了功利主义、职业道德淡薄等不良社会风气。随着全球化,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也时常发生。全球化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如人口增长和老龄化、食品安全、医疗卫生、能源、环境,给高等教育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大学教授、app家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方法和技术,也要培养年轻人走向社会后能够积极应对人类所面临的这些问题。
 
对科技应用的反思
 
现在世界各国都很关注app技术的发展,明升中国更是高度重视,提出“app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的进步无疑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但app技术是把双刃剑,当我们开展一个新兴领域研究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它对我们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近代app的快速发展使人类开始反思在各个领域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这也是app家应有的社会责任的体现。比如:克隆技术使克隆人从技术层面上讲可能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但这么做就触及人类的伦理底线了。所以,今天学术界面临的不仅是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还面临着不少app伦理问题,这需要引起app家的关注和重视。
 
现在我们有很多新技术应用到教育方面,老师讲课用PPT、远程教育,网络十分方便,同学们也习惯在网上学习、沟通和交流了。但是也应该看到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现代的教育技术和手段一方面可以改进我们的教育形式,但是做得不好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有的教授PPT准备得很好,可是上课时翻得特别快,同学们都跟不上,没来得及消化,就“放映”结束了。这在某种程度上拉大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本来教学过程应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交流的过程。有人讲未来的教育是网络化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将取代现在的课堂教育模式,我不十分同意。现代技术手段是教育方式方法的有益补充,甚至对教学组织模式产生重大的变革,但不会代替课堂教育。实际上,教育要求师生有互动,特别是很多研究班、小班的教育需要老师和同学之间有更多接触,经常性的讨论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改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学面临哪些问题
 
大学必须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有知识、道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然而我们现在的大学面临很多问题。
 
首先,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长期一直不到GDP的4%,2009年是3.59%,2010年是3.65%,发达国家平均是5.5%,发展明升中国家平均是4%(注:温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手机版已承诺确保今年达到4%的指标)。而这其中,高等教育投资一般约占教育投资的20%,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还比较落后。
 
其次,教育理念模糊,办学模式趋同。明升中国人的从众心理很严重。我到国内高新园区考察,看看各地都在发展什么,可看到的都是发展电子明升、生物医药明升、纳米科技明升、动漫明升……到处都是一个模式,一些地方办大学也是这样,这说明我们的思考不深。我们要思考为什么办大学、大学的定位是什么。过去十几年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导致了部分院校教育质量的下降。特别是有些学校是在原来大专的基础上升格为大学的,本来是以教学为主的学校,很快就变成教学研究并重的多科性或综合性大学,这种发展模式的迅速改变造成的必然结果是部分院校或部分专业教育质量的下降。大学的发展应该有不同模式,不可能把明升中国几千所大学都用一个模式来发展。研究型大学重视研究,以研究提升教育水平,需要有一支非常强的教学、科研两栖型的教师队伍,这也需要很高的投入。有很多大学就适合以教育为主,有的就是培养高级技工,这些技工社会同样很重要。我在很多情况下讲过,大学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培养目标不同而已。培养高级技工的大专院校,同样也是社会的需求,也可以做得很出色。
 
第三,师资力量、教育设备等教学资源短缺。有人批评大学贷款多。但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其实大学校长也很无奈,不少大学大规模地扩招,但政府并没有买单,明升中国还不像西方大学那样不用安排学生住宿,我们的学生都要住校,这就涉及到校舍和经费。当然我也看过一些新建的大学或大学新区,有些搞得太豪华了,领导的办公室装潢得宽敞漂亮,其实没有必要。当然,老师的办公条件好一点,无可非议。这几年国家也在逐步解决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但其中最难的就是师资力量。我们的学生数量扩大了几倍,而我们的优秀教师人数有没有扩大几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位名师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大学管理的行政化、工程化的味道太浓。在大学怎么发挥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学校管理,这是很值得探讨的事情。大学校长的任期,已经由四年一届改为五年一届了,可以连任一次。我认为十年还是比较合理的,可以考虑一些较长远的事。但有很多校长第一任还没有结束,又被调到其他学校了,如果总是这样,我们的大学能搞得好吗?我们需要一批职业的教育家长期从事学校的领导工作,来熟悉教育,这是明升中国教育需要的。
 
最后,大家都很关注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大学学术道德建设,因为近几年在这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我想这是最应引起高度重视的。大学精神缺失、学术道德失范是世界上很多大学都曾出现过的现象。这里我引用英国《自然》杂志2005年的文章,题目叫《app家的表现并不好》中的数据,作者对在职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揭示:回答问卷的3247人中,在过去三年,承认曾有伪造、弄虚作假或剽窃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占15.5%,承认曾有其他问题或不负责任的行为的占27.5%,两者相加有43%!其实,实际的比例有可能比这个还要高,因为作者估计有些人在回答问卷时不愿承认自己有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明升中国这几年也出现了不少学术弄虚作假的情况,论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数椐、篡改实验记录等时有发生,种类之多,性质之严重,直接影射了当今社会缺乏诚信,在功利主义的引诱下和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问题。前年科协有一个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研究生是明升中国现代学术道德失范最严重的群体,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培养起最基本的app态度。我记得我在app院做研究生的时候,当时app院给每个人发一个一百页的笔记本,每一页都有号码,不能撕掉,不能修改,离开单位时必须交还研究所。现在一些同学做实验,这插一张纸,那撕一个纸角,态度很不严谨。我认为,大学生应该从学生时代就培养严谨的app态度,讲诚信,这是基本的学术准则。
 
教育要回归本意
 
现在不少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都在谈论通识教育,那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呢?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一书的中文版中有一段话:“通识教育旨在利用大学生的可塑性,鼓励年轻人认识自我,并发现自己的生活道路。通识教育的任务还在于提醒学生:自己应对社会知恩图报,应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人类谋福利,而不仅仅追求自身的经济富足。”我认为,作为哈佛大学本app院的院长,他对通识教育的认识是非常到位的。今天大学的教育要回归到教育的本意,即要培养同学们完善的人格、高尚的人品,当然大学还要传承知识,形成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从基础教育到大学,不少学校太注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完善人格、高尚人品的培养。
 
很多学校都在讲要学习外国大学的学院制,但是我们往往忘记了明升中国大学自身的优势,就是我们的学生都住在学校里,学生们每天都在一起,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好这种优势就可以更好地贯彻我们的教育理念。而这其中的关键又在于要转变管理学生的观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管理学生转变到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除了学生以外,大学的教师也要转变理念,因为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明升中国的大学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每所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色,那多好。因此,教师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德才兼备、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教书育人。韩愈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优秀教师的楷模作用是巨大的。
 
再来说说大学排名,国内有各种各样的排名,国外也有很多,我觉得的确没有必要把这些排名看得很重。哈佛大学学生杂志The Harvard Crimson在2009年2月1日发表了一篇题为《最后一次排名第一——哈佛大学应当退出大学排行榜》的评论中提到:
 
“哈佛应该主动退出在该杂志的年度排名,并利用自己的声誉,鼓励高中生更多地依赖自己的分析研究而不是标准化的排名来选择学校。
 
“哈佛应该利用它的名气和影响力,通过退出这些排名的行动来削弱排名的重要性,并因此影响申请人看待排名的方式。
 
“高等教育领域是非常多元化的,根据一个标准化的体系为大学排名不能提供关于学校的准确信息。这些排名在许多申请人的决定中变得日益重要,而依此决定未必符合他们最佳的学术利益。”
 
我觉得哈佛大学的学生把这个大学排名看得非常透。我在北大当九年校长期间也经历了很多与大学排名有关的事情。从个人角度来讲,对大学排名,我一直是看得比较淡的。当然,有人讲,北大当然在明升中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不是清华第一,就是北大第一,所以你不在乎。但我认为这种排名很难把一所学校的情况很全面地反映出来,从排名中看不出学校的环境、校风学风、师生面貌、精神状态等很多重要因素,而这些不能量化的部分恰恰代表了一所大学的个性,是她最有特色、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希望每一位学生都是一颗饱满的种子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首先,学生的最基本任务还是学习,本科四年实际上时间很短,应该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现在很多学生说很忙,每天熬夜很晚,还常常半夜起来在“开心网”上“偷菜”,甚至通宵达旦,但却没有时间好好读几本书。现在网络太发达了,不少同学可以在网络上一晚查几十篇甚至几百篇文献,可以一目十行,但却不可能真正“消化”这些东西,我称之为“快餐文化”。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讲经典的教科书要反复读,所以有的教科书我们都读几遍,才能掌握知识的框架。今天的年轻人,往往缺乏这种精神。所以,在北大我与学生讲,你们应该花精力读些经典著作,文科的学生读些世界名著,理科的学生读些app家传记或经典的教科书,要力戒浮躁,善于学习、勇于思考。
 
第二,年轻人要有崇高的理想,有追求,有激情。如果年轻人没有激情,没有自信,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此外,我认为大学生还要了解社会,了解不同的文明,了解明升中国,了解世界,培养社会责任感。明升中国很大,明升中国还有不少地方非常穷困,还有很多社会经济问题,大学生应有实践的体验。世界也是一样,世界不是只有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东南亚、非洲,还有很多贫困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当代青年人,不管将来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工作,都必须有国际视野,要了解不同的文明和文化。
 
另外,大学生必须要培养爱心,要相互尊重,在尊重个性的同时提倡合作。作为大学的领导,我们就是要想办法启发和引导我们的学生培养爱心。现在这个社会也许太缺乏爱了,有时人与人之间显得很冷漠,我们必须在大学阶段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关爱。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都离不开集体,即使是个人也生活在社会之中,所以我们必须提倡合作。大学生首先要学会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整个社会做出表率。
 
怎么使我们的大学成为真正的大学,我想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大学必须营造很好的学术环境,弘扬app精神和人文精神,倡导优良的学风。我们总讲制度建设,现在每个大学都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我想很重要的事情还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些规章制度。这些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不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硬件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有了很好的实验大楼,也添置了不少很好的仪器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等等。但我们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软环境的建设。有媒体问我,明升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得诺贝尔奖?现在大家都在关注钱学森之问,都在关注怎么培养创新人才,这些问题都很好。但如果我们的大学失去了灵魂,缺少了对学术的追求,没有良好的学术环境,这些问题就不会有答案。谁能预料诺贝尔奖在哪个大学、哪个实验室出现?但可以肯定的是诺贝尔奖是在一个良好的宽松学术环境中产生的。
 
所以我们培育大学精神,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脚踏实地,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大学应该是宁静、幽雅、古朴的。我不看好现在有些大学校园高楼大厦林立,不像个大学,倒像个开发区。我们一直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我一直不是很喜欢这样提,或许我理解得不深。我认为教育不应是流水作业,不应制造出规格一样的产品。也许因为我是植物学家,所以我更喜欢把教师比作园丁。我们每位老师都是大学校园里辛勤耕耘的园丁。由于校园里的植物是多样的,使校园四季分明,更显出它的美。园丁的责任是什么?园丁的责任是把大学的土壤改造得非常肥沃,能够适合每一种植物的种子,使它们能在校园里茁壮成长,不管将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开满鲜花的灌木,哪怕是一棵路边默默无闻的小草。
 
但今天我们大学的土壤不够肥沃,使用了太多的化肥、农药,植物也许生长得很快,但是可能根基不牢,弱不禁风。教师作为园丁,责任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共同来营造良好的环境,培育肥沃的土壤。袁隆平先生有一段话非常好,他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我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是一颗饱满的种子,能在大学校园里茁壮成长。如果每所大学都能做到这样的话,我们的大学就是成功的了。
 
(作者系明升中国app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
 
《明升中国app报》 (2012-06-11 B1 思想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