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5月,几个食品安全相关的DIY(Do It Yourself的缩写,意为自己动手做)实验接连成为热点。
名为“明升手机老师勾兑果汁”的一段视频被近千家网站转载。演示者用水和各种食品添加剂瞬间合成“果汁”;扬州大学几个大学生在实验室里用皮革液制作老酸奶,试图以此与正常老酸奶对比;广州一名中学生研制可用来检验多种“瘦肉精”的试剂条最近获奖;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一年前开通的“掷出窗外”网站,汇集了8年来明升中国食品安全的各类信息,近期因访问量骤增一度瘫痪。
实验被广泛关注,让当事人自己都感到意外。如果把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看成一个具象的人,此人必是人民公敌。现在,这个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为打击这个敌人尽一己之力。热闹上演的这一幕,是公众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的升级模式:人人动手。
而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似乎并不反感其中的一些实验。
“一滴果汁也没有”的果汁
一瓶水和各种添加剂就能制作一瓶果汁:先把黄4号溶于水,出现很漂亮的柠檬色。接着,加入酸味剂——维生素C和柠檬酸。然后,注入一成多的果葡糖浆,变成酸甜味。另外,要加进香料,加入纤维素粉末。纤维素是由“锯屑”做成的添加剂。透过混浊的颜色,营造出真果汁的那种感觉。
这是日本人安部司书中描述的“为日本孩子演示制作‘无果汁’的果汁饮料”场景。这也是营养师王旭峰4年来常常为学员们演示的教学课程。最近,这个片段被网络反复“激活”。
王旭峰毕业于明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现任北京营养师俱乐部理事长。他告诉明升中国青年报记者,自己的同学大部分去食品企业工作,像安部司书中所说的一些“真相”早已是业内熟知的常识。
安部司写的书《食品真相大揭秘》是2006年日本畅销书第一名。王旭峰2007年看见此书后深受启发。他从事营养师培训工作,也在授课中用“现场勾兑”的办法向学员演示。
5月初,王旭峰上课的视频走出了营养师的圈子,更大范围地传播开来,一举成了微博、各大视频网站的焦点。有网友惊讶得目瞪口呆,决心以后戒掉饮料,只喝白开水。还有消费者尽管知道有些果汁饮料里一滴果汁也没有,但亲眼看到调配,仍受触动。
明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告诉明升中国青年报记者,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市场每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日本和美国的食品添加剂用量比明升中国还要大。
日本人安部司自称在日本食品行业工作20余年,是食品添加剂工厂首席推销员,深知食品加工生产的台前幕后。
安部司在日本巡回演讲,除了果汁,他还揭示过方便面的汤料“真相”:面前摆一排装着白色粉末的瓶子,他用勺子舀出这几十个小瓶里的粉末进行调和,最后注入热开水,“汤”就完成了。有人战战兢兢地尝了尝:“啊,真的是猪骨汤的味道。”可大家的确看见,这里没有一滴猪骨汤。
要把理论描述变成现实教程,王旭峰需要各种食品添加剂。他从食品企业的同学那里凑一些,但品类太多,包装又杂乱。为此,他把各类食品添加剂分别装进大小一致的瓶子,放在同一个纸箱里,命名为“食品真相解密箱”。带着这个箱子当教具,现场演示勾兑橙汁、桃汁、乳酸饮料和果冻,这让王旭峰上课更得心应手。
实验的效果远比口头说教的效果好。王旭峰说,他去各种健康讲座都做这个实验,建议大家养成看食品配料表的习惯,远离各种垃圾食品和垃圾饮料。基本上所有看过勾兑饮料的人都会有所触动。2010年9月,他在一所中学给孩子们做《远离垃圾食品》的讲座,现场给孩子们勾兑了各种口味的果味饮料、乳饮料,3天以后校长打电话来称,学校里的饮料瓶子少了一大半。
5月5日,王旭峰的课被拍摄成手机视频传到网上。不知何时,视频里他站在写满粉笔字的黑板前面的形象被误读为“明升手机老师”,他所用的食品添加剂也被误读为“明升手机试剂”——“明升手机老师用明升手机试剂调配果汁”的消息不胫而走。此后,这段视频被近千家网站转载,仅一家视频网站就有超过40万人次观看。
政府官员约访挑刺者
一年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研究生吴恒开通了名为“掷出窗外”的网站,汇集几年来事关明升中国食品安全的各类信息,俨然一部有毒食品的维基百科。网站租用的服务器每年仅花费300元。
每当食品安全危机凸显的时候,吴恒的网站就会被公众的关注“激活”。整个4月,工业明胶混入食品、药品的手机版不断发酵。5月3日,“掷出窗外”网站两个小时内出现2.5万人次的超负荷流量。由于访问量骤增数千倍,网站一度陷入瘫痪。
这更引来了好奇者。5月4日服务器扩容之后,当天的点击量达到65万。在全国229.6万个网站中,这个数字足以排入前500名。
“掷出窗外”网站的核心是一个《明升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手机版资料库(2004-2011)》,包括2107篇有明确来源和受害者的手机版报道,并提供地区、食品名、关键词等查询服务。
“公众最初的反应是震惊,继而是愤怒——因为几乎所有食品都在自己身边出现过问题。”吴恒说,“然后他们会反思,并且寻求解决之道。”
吴恒的网站火了,瘫痪了,也引来了“领导关心”。
5月4日下午,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致电吴恒,邀请他与相关领导当面交流。
“企业、老百姓、政府都有不同的角度去看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愿意就此展开交流。”上海市食安办副主任顾振华在接受明升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第三方能关注是好事,我们想听听他的意见,也想知道作为政府能提供哪些帮助。
更让吴恒没想到的是,原以为的“约谈”,最后变成约访。
这个年轻人在微博上记录道:“看到来电显示食安办,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当得知食安办的领导决定去复旦大学进行这次“约定时间谈话”的时候,“虽然我是看着童话长大的,但还是非常意外”,“有关部门愿意倾听民众的声音,而且愿意以一种礼贤下士的姿态来倾听,这是进步,是值得肯定的。”
事实上,吴恒并不是近年来与上海市食安办打交道的唯一一个老百姓。今年上海市率先在全国开通了统一食品投诉热线,到目前为止,已有一个案件奖励了举报人约5万元。
谁拿了这5万元?顾振华的回答是:“对不起,我不能说。”他告诉本报记者,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举报信息,很多都来自企业内部的知情人。
在这位食安办工作人员看来,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既包括监管者的“高举高打”等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也需要在政府、监管者、企业、社会和消费者之间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充分交流。
我们手中的武器
王旭峰说,他曾被电视台请去做一档节目嘉宾。有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来,说起一件“怪事”:路边有个烤肠摊,烤得特别香,女儿每次去都要吃,有一天吃了两根回家,连小便时都弥漫着烤肠的香味。母亲这才发现,不妙。
这种小摊难道不该捣毁取缔么?在王旭峰看来,取缔这样一个小摊,还有成百上千个小摊,没有了卖烤肠的人,制造烤肠香料的人还在。“我们所能做的是教育消费者,让消费者用脚投票。”
他表示,“食品真相揭秘箱”里40种香精、色素、甜味剂、增稠剂、防腐剂等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尽管这些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并非毒药。但这些东西的使用是有剂量限值的,不宜多食,以柠檬黄为例,虽对人体无害,但会加速人体内锌元素的流失,增加少年儿童患多动症的几率。
“千万不要死于无知。”王旭峰说,在这个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年代,揭秘一些内幕来吸引读者并不难,但app地了解现状更重要。他提醒人们思考安部司提出的疑问:国家对添加剂的使用量和使用对象进行过实验,有严格规定,但目前人体实验进展如何,复合摄取添加剂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影响,现在依然是个研究盲点。
“健康教育应该普及,这样的教育需要千千万万个人一起呐喊。”在他看来,捍卫食品安全,就像阻止公交车上有人偷钱包,要有法律规定,要有人去抓小偷,但如果车上的老百姓假装看不见,自扫门前雪,那法律再严酷,效果也有限。如果每个人都仗义执言,尽一己之力,那就不同。
这个观点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这些DIY的老百姓很容易被误读。王旭峰就是一例,这些天他不得不反复说,“我不是明升手机老师,添加剂不能说成明升手机试剂。”。
“真正给食品安全添乱的是那些害人的人。我们是传递坏消息的人,并不是制造坏消息的人。”吴恒表示,把食品安全问题归咎于“挑刺者”不公平。
这个熟谙历史的硕士生总会拿美国历史上的进步时代(1880年至1920年)与今天的明升中国相类比。1906年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写作小说描述加工厂的恶心场景,致使美国肉食品销量减半。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到这本书时“大吃一惊,跳了起来,把嘴里还没有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并将盘中的一段火腿掷出窗外”。
罗斯福随后与辛克莱见面,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创建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取缔某个火腿加工厂和推动一部法律相比,后者难度显然要高得多,曲折得多。但在吴恒看来,貌似“收效甚微”的做法才是最彻底的。
“以一个人、一群人的力量对抗某家无良企业,也许有结果,或者没有。但消费者如果提高了意识,可以用手中的钞票作为选票,灭了一家企业,另一家企业如果无良也会倒下,这才能真的改善。”吴恒说,“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要一群人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