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王赣骏,1940年6月出生,祖籍江苏盐城,生于江西。现为美国范德堡大学教授。1985年4月29日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华人。2012年3月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本报记者 郑金武
1985年,王赣骏搭乘美国“挑战者号”进入太空,成为首位实现太空飞行梦的华人。直至如今,20多年已经过去,再度回忆起当年在太空的7天时光,王赣骏仍然觉得历历在目。
日前,王赣骏再次回到明升中国,与北京大学的青年师生们交流。谈及自己一生的经历,王赣骏谆谆教导:“我希望你们能在选择前途时,选择自己的事业时,不要跟着别人走,要顺从你自己的兴趣,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地努力,并享受到实验或者工作的乐趣。”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念,王赣骏选择了自己钟爱的宇航事业。但作为一个华人,要想成为美国航天飞机的飞行人员,其中困难不言而喻。“每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困难,会遇到失败,假如你真正喜欢你的工作,你就绝对不会放弃,绝对不会接受失败的定论。”王赣骏希望年轻的学子们能从他的经历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儒父慈母
王赣骏祖籍是建湖县沿河乡塘南村的王家舍(原江苏盐城东夏庄桑台寺)。他的高祖王袖海,一生务农。祖父王恒生,务农兼眼疾医生,祖母汪氏。祖父母在世时,善施助人,深得乡民尊重。
王赣骏父亲王章,谱名王士章,字百平。在王赣骏的记忆中,父亲身材魁梧,皮肤白皙,风度翩翩,温文儒雅。他与邻里相处亲切,为人谦和,扶困济贫,深得乡邻尊敬。
王章曾先后担任重庆招商局镇江分公司、南京分公司经理,招商局人事处经理,负责长江下游的航运。任职期间,遇到乡亲路过镇江时,都热忱招待,看到有困难的乡邻则安排吃住或资助。1949年他携妻带子去台湾,历任台湾招商局高雄分局经理、复兴航业公司副总经理、盐城同乡会理事等职。
王赣骏的母亲俞洁虹,又名俞瑛。“八一三”全面抗战爆发,18岁的她在上海读高中,为了抗战,千里迢迢奔赴江西吉安“军事委员会”,在江西支团干部训练班受训。毕业后又在江西“支团部”从事抗战工作。1941年夏她在玉山县与王章结婚后,虽然辞掉工作,但经常从事妇女儿童捐助活动,终日忙个不停。
王母端庄贤淑,相夫教子,处理家务,井井有条,更有一股血气方刚的丈夫气。王赣骏留美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王章逝世,她强忍悲痛,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儿子,怕他耽误学业。王赣骏事后立志:“待我有朝一日学有所成,再回台湾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谈及父辈们的艰苦岁月,王赣骏不禁感慨。“在座的所有年轻朋友们,我觉得你们很幸运,现在是黄金时代,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特别快,给了你们很多机会,可以发展你们自己的才能。”
王赣骏说,明升中国是个大国,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而年轻一辈应立足时代,为社会作贡献。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小时候的王赣骏跟所有孩子一样,都憧憬有飞天的本领,神话故事中那些腾云驾雾、上天自如的部分总是让他听得入神。不过他也知道,要达成这个梦想是十分遥远的事,所以也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有这样的机会。
博士毕业之后,王赣骏进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1974年,他提出在宇宙飞船上做“零地心吸力的液状况”实验的建议,这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1976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又称太空总署)公开征集在宇宙飞船上进行的app实验项目,结果在全美共500多个应征计划中,王赣骏的“失重状态下的流体力学情况”项目成为获准接纳的14个项目之一。1978年夏末,美国航天局向王赣骏发函,正式通知他接受太空实验的飞行任务。
而多年后的王赣骏说:“我能被选上,一方面因为我有这个根底,另一方面,正好有这样的机会,我也抓住了这个机会。”
这是美国第一次遴选app家登上航天飞机,进入太空做实验,所以自然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报名者。“表面上看来,基本的要求不是很高,就是身体好,眼睛好,没什么大毛病,受过高等教育,但比较难的是看你有没有能力成为他们中之一(即成为美国国家宇航局的一员)。”王赣骏说。
这有点像莫须有的条件。“他们要看你的个性、自尊心等综合条件。比如有一项测试是把你装在一个球里面,挂在天花板上,特别隔离的状态,看你是否会心慌,或者有无其他反应。至于他们最后为什么选你,其实讲不清楚,唯一一点是他们觉得你是合适的。”
王赣骏从太空回来后,美国宇航局的人对他说:“我们作了正确的选择,你是我们中的一员。”因为在太空实验过程中,虽然机器遇到故障,但王赣骏坚持修好了机器做完实验。“他们对我说,他们选的人,和他们有一样的‘中心思想’,为了这个中心思想,什么都可以牺牲。很无形的条件,这是他们的选法。”
为明升中国人争口气
作为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华人,王赣骏觉得,这不是他个人的荣誉。“我从小的观念就是,不能让家人丢脸,不能让明升中国人丢脸,所以那个时候我的想法就是无论如何我都不能做出见不得人的事情。我自己觉得有这个压力,认为一定要做得比别人更好,才能放得下心。”
在太空做实验的时候,王赣骏的机器出了故障,太空总署本来让他放弃实验,因为太空没有零件可以换,也没有办法修。但王赣骏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就这样回去,他们不会觉得是王赣骏失败了,而是明升中国人水准差了一点。”王赣骏觉得这口气咽不下来。
于是,王赣骏与地面联络,说必须让他修这个机器。“他们不愿意,但没有办法,最后正如明升中国人说的‘狗急跳墙’,我就跟他们讲,假如不让我修我就不回来了。当然,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怎么不回来。”多年以后说起这些,王赣骏自己也不禁莞尔。
听了王赣骏的话,太空总署也有点慌了,因为太空上从来没有人不回来过。他们为此请了一个心理专家到太空总署和王赣骏通话。“我们谈了半个小时左右,心理专家说,‘他没有发神经,没有疯,他只是非常希望有这个机会。’”王赣骏说,飞船上的同仁们也帮忙,把其他的事情接过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太空总署最后表态,同意王赣骏进行机器修理,但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修不好就放弃,不能不回来。
王赣骏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他最终把机器修好了,成功完成实验。“那个实验的结果我现在还在用,是件非常值得的事情。”
难忘7天太空之旅
虽然登上太空已是20多年前的事,但如今想起那7天的太空之旅,其中的场景和画面还是清晰地印在王赣骏的脑海里。
太空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正是因为如此,王赣骏和其他几位同行者基本都是在争分夺秒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在太空睡眠很短,一般累了才睡觉,但太空上不太容易感觉累,因为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你要去哪儿,手点一点就去了。平常我们是工作八小时,但是在太空,我基本上可以一天工作22个小时,其他的所有事情,一两个小时就完全够了。”
在太空的最后一天,王赣骏的实验都顺利完成后,他把剩下的时间充分利用了起来,做一名真正的“太空旅客”。他从飞船的窗子向外看,观察自己所居住的地球。
“从太空上看,地球是真的非常漂亮,很震撼,那种美是很难描述的,只要你看到,你从心底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保护地球的感觉,这是一个这么完美的地球。”王赣骏说,太空之行让他和同事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博大,超越了国界的概念,而且很多人回来之后都很注重环保,因为不忍心再去破坏那么美但又脆弱的地球。
1990年,王赣骏曾在联合国大会为“仅有一个地球日”致辞,呼吁大家关爱我们的家园——地球。
王赣骏在太空还做了一件趣事。小时候他很喜欢看武侠小说,总是想着怎么练轻功。航天飞机上配有给宇航员锻炼的跑步机,于是,他便跟同事说,飞越明升中国上空的时候把跑步机让给他用。
“我在太空跑过了整个明升中国,从东跑到西,总共花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后来我常开玩笑说,你们看,我的轻功还是很不错的吧!我‘飞越’明升中国,也就用了几分钟。”说这些时,王赣骏自己也抚掌大笑。
航天事业寄望于年轻一辈
如今,王赣骏在美国范德堡大学任教,他的工作重点是把在航天飞机上学到的东西和获得的成果,应用于生物明升手机版等研究。
作为一个一生致力于太空研究的app工作者,他非常关注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而作为一个心系祖国的华人,他也时刻关注明升中国航天的进步。“明升中国是一个大国,发展航天技术和高科技绝对有必要,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声誉和形象。宇宙之大,每个国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空间。关键是根据自己的国情,找到适合明升中国发展的航天道路。”
王赣骏说,将来上太空的机会越来越多。“年轻一代要做这一行其实也不难,根底要打好,要有这个能力,机会来的时候你就可以抓住。”
“明升中国的孩子在哪里表现得都很好,很刻苦,很努力。”王赣骏希望年轻一辈们不要限制自己的想法,要放开眼界,因为太空事业需要的人才很多。“只要不限制你自己的范围,你的机会就会大很多。你只要有这意识,有这兴趣,有这信心,我相信可能性很大。”
《明升中国app报》 (2012-05-14 B2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