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浆虫危害的麦穗
■本报记者 张行勇
5月初的陕西,正逢小麦抽穗期。不出意外,一个月后,就将迎来冬小麦的大丰收。
不过,今年陕西的小麦生长却因为吸浆虫害的暴发而遭遇意外。
目前,小麦吸浆虫害已席卷了陕西省渭南、西安、咸阳南部灌区,波及面积730多万亩,其中重发面积85万亩,严重威胁着今年的小麦生产。
“去年,有的田块就因为吸浆虫害而基本绝收。小麦吸浆虫灾害在陕西已多年没有发生,就目前暴发情况来看,小麦吸浆虫害在陕西已进入新一轮发生周期。”近日,陕西省植物保护总站总农艺师刘俊生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采访时表示。
小麦杀手
小麦吸浆虫,俗称麦蛆,是小麦产区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为食,造成秕粒、空壳。一般受害麦田减产10%~30%,重者减产50%~70%,甚至造成绝收。该虫个体小,成虫体形像蚊子,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
“小麦吸浆虫害发生具有周期性、间歇性,一般间隔时期为25~30年,一个盛发周期大约历时5年。”刘俊生介绍说。
据了解,小麦吸浆虫能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越冬,一年可在土中潜伏11个月。等到来年春天,便会从土层深处破茧上升至土壤表层结长茧化蛹、羽化。如果遇到干旱的年份,湿度条件不适宜发育,一部分幼虫会在土中继续休眠,以致形成隔年或多年羽化现象。
刘俊生说,吸浆虫最多可在土壤中潜伏长达7年之久。“大量持续休眠的幼虫经多年累积,遇到条件适宜的年份,很容易集中出土,造成虫害暴发,这也是吸浆虫一个发生周期会持续数年危害的原因所在。”
不过,刘俊生表示,小麦吸浆虫发育与小麦生育期关系紧密,即小麦抽穗期与吸浆虫成虫发生期往往十分吻合,因此这也是防治吸浆虫的最适宜时期。“防治期很短,就是成虫存活的那三四天。”
据了解,最早在1946年,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户县曾发生过小麦吸浆虫害。1951~1952年,陕西局部发现吸浆虫害。到1956年时,该虫害基本被控制住。
1985年,在位于关中平原的扶风县太白乡、长安县樊村、大兆乡等局部地区,再度出现吸浆虫害。经防控,1988年,虫口密度已大幅下降。
刘俊生告诉记者,随着小麦栽培方式、品种变化以及虫口基数的累积,最近几年,小麦吸浆虫又开始死灰复燃,在关中局部地区露头。“2010年,关中有些地区出现重发田块,2011年发生范围有所扩大,以至于很多县区出现濒临绝收的田块。据不完全统计,仅吸浆虫害导致的小麦产量损失就达2亿多公斤。”
初步打赢防控战
对于今年的小麦吸浆虫害,植保站对需要防控的田块进行了1020万次的喷药,对重发田块进行了两次喷药。植保总站的技术干部也加强了对小麦吸浆虫发生县、乡、村的防控工作的检查监督。
作好虫情发生预测预报成为这场战役获胜的基础。
为此,相关部门邀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和基层农技专家组成虫情发生预测专家组。他们预测,今年陕西小麦抽穗期与吸浆虫成虫发生期将吻合,关中地区防治适期在4月23日至5月2日,其中最佳时期在4月29日,这为后来的防控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期。
同时,小麦吸浆虫害发生区相关部门举办了各种防治培训会,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两万余人,各级农业技术部门也印发了10万多张彩色防治技术挂图和100多万份技术明白纸,提高当地农民的防控意识。
“我们在开展防控工作的过程中,还摸索出了专业化防治的新路子。”刘俊生说,“植保站采用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施药的方法,防治效率高,同时还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一家一户防治技术难到位的问题。”
随着陕西省在小麦生长后期开展的“一喷三防”(喷一次药,防虫病、防干热风早衰等问题)工作的开始,今年陕西防控小麦吸浆虫害的战役已基本结束,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今年小麦长势不错,有望为陕西粮食‘九连丰’打下基础。”刘俊生说。
《明升中国app报》 (2012-05-11 A4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