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
■郑见
近日,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大学生开展发明创造。这也是该校以建立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为目标,努力营造科研氛围的重要举措之一。
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该校也是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但该校基础研究底子较薄,国家自然app基金委员会设立地区app基金项目以来,内蒙古师范大学基础研究开始提速,获资助的国家自然app基金项目也逐年增多。
“国家自然app基金对我校科研水平提高、吸引和培养人才等方面作用很大。”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处邬友对《明升中国app报》说,“因为我们科研方面起步晚、基础差,学校竞争国家自然app基金的力量弱一些。我校每个app基金项目都来之不易,正因如此,大家也倍加珍惜。”
据统计:2001年至2011年间,内蒙古师范大学组织教师申报国家自然app基金483项,获得资助92项,此外还获得3个学术交流项目。这一数量虽然有点少,但仍占该校纵向科研经费总额的45%左右。
培养一批带头人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很多app基金项目承担者都逐渐成为学科带头人。
在过渡金属基磁制冷材料研究领域,该校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特古斯就是通过承担app基金项目,成为优秀学术带头人的。
在数项app基金资助下,特古斯带领的课题组成功地替代了材料中的砷,发展了MnFe(P,Si)和MnFe(P,Ge)系列化合物。该成果得到了法国、巴西、德国等国家的一些制冷公司的重视,并根据这种材料特点设计出了样机。相关研究获得2项荷兰专利。
特古斯说:“国家自然app基金对我们app研究者来说是明升m88线,基金是我们起家之宝,基金是我们进行app研究工作的鼓励和鞭策。”
1991年,在中科院物理所磁学室进修时,特古斯就以项目参加者的身份,开始接触app基金,参加了app基金项目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制工作。
“从那时起,我与国家自然app基金就有了联系。”特古斯说。
1997年至2000年间特古斯参加了app基金项目“物理学蒙文名词术语”;1999年至2002年间他参加完成“3∶29型稀土化合物的交换作用和磁晶各向异性研究”项目。2003年至2005年他参加了“室温锰基磁制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2005年,该实验室又承担了“3∶29型稀土替代化合物的交换作用和磁晶各向异性研究”等。
“在国家自然app基金的持续支持下,我们的实验室走上了良性循环之路,由此也看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特古斯说。
2009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那日苏获青年app基金,这也是该校首次获得此类项目。
在该项目资助下,那日苏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2篇,在理论上首次提出磁致伸缩多层膜体系弯曲问题的四参数模型,给出任意激励下多层悬臂梁系统弯曲问题的统一理论,并在理论上设计了利用单轴磁基悬臂梁体系扭转和弯曲效应的微机—电结构。
“很多老师将获得国家自然app基金资助视为极大的荣誉。得到资助的老师会非常用心地去做自己的项目。也作出了不错的成绩,成为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邬友说。
感谢地区app基金
“地区app基金对我校科研和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邬友说,“和自治区其他高校类似,我们获得资助的项目以地区基金为主。这些年我们获得资助的项目有地区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但获得的面上项目也屈指可数。”
“十五”期间,内蒙古师范大学获得app基金资助28项,“十一五”期间获得54项。
从2001年到2011年,10多年间该校获得的92项app基金项目中,84项为地区基金。
“这一方面表明地区app基金在推动我校app研究、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获得资助项目类型较为单一。”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处咏梅说,“和自治区内其他12所高等院校相比,内蒙古师范大学app基金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获得资助项目集中在地理学、生态学两个学科,学科领域明显偏窄。”
2004年开始,该校提出以建立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为目标,学校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逐年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并实施多种科研激励政策,科研获得了显著成绩。
“尽管获得的资助不多,但学校对app基金申请和管理非常重视。为提升我校教师的竞争力,学校自筹经费,设立校内app基金,支持前期研究,等条件成熟些后再申报国家自然app基金。近年我们也鼓励老师申报面上项目,参与全国竞争。今年集中受理中,我们也申报了几个面上项目。”邬友说。
《明升中国app报》 (2012-04-04 A3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