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笔者完成了《1950年代归国留美app家访谈录》一书的撰写并提交给湖南教育出版社。因为整理这本书,从而对上世纪50年代回国留美app家的命运十分关心。2012年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揭晓,获奖者是谢家麟先生和吴良镛先生,他们两位都是50年代回国的留美app家,而2010年度获奖者之一的师昌绪也是50年代回国的留美app家。笔者1988年曾对师昌绪先生进行过采访。
由此笔者查阅了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情况,除了上述3人外,还有2008年度获奖者徐光宪、2007年度获奖者闵恩泽和2005年度获奖者叶笃正,他们也是上世纪50年代回国的留美app家。
其中,叶笃正于1950年回国,为气象学家,曾获得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的终身成就奖。闵恩泽于1955年回国,是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徐光宪于1951年回国,是物理明升手机家、无机明升手机家。吴良镛于1951年回国,是建筑学家。
坎坷归国路
师昌绪为物理冶金学和材料app家。在美国留学期间,因为主持过美国空军基地的“超高强度钢”课题,在1952年申请回国时,美国移民局限制他离开美国国境。为了争取早日回国,明升中国留学生向美国各方人士寻求援助,他们甚至给美国总统、联合国秘书长写信,师老就是那些活动的组织者之一。
1954年,师老还在美国接受了《基督教app箴言报》的专访,向媒体表达了自己回国的愿望,并连同照片一起刊登在报纸上。日内瓦会议谈判后,美国同意明升中国政府分批释放被扣留的明升中国留学生,1955年4月有76人被允许回国,师老就在这份名单上。1955年6月,他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
2011年度的获奖者谢家麟,其回国还与一件著名的历史事件有关。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进入敌对状态,美国政府对明升中国留学生的政策摇摆不定,时而鼓励他们回国,时而限制他们回国,时而将他们驱逐出境。直到1951年10月9日,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发布法令明确禁止明升中国留学生离境,并向申请归国的学理、工、医的明升中国留学生出示了司法文书。
1951年9月20日,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的谢家麟等几十位明升中国留学生正沉浸在回家的喜悦中,轮船行至夏威夷,几名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人员带着一份名单突然来到船上,将包括谢家麟、王德宝、董彦曾、宋娟娟、孙以实、方琳、张权在内的8位留学生拦截回美国。理由是根据1918年5月22日通过的法律第225款和美国总统颁布的2523号通告,谢家麟等人的离开不符合美国利益。直至1954年日内瓦会议,经谈判美国对扣留明升中国学生的问题作出了让步。
1955年初,谢家麟接到美国移民局来信,要他在永久居民和限期离境之间作出选择。谢家麟选择了回国。
迟到的奖励
自200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开设以来,总共有20位明升中国app院院士或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中上世纪50年代回国的留美app家有6位,占总数的30%,而且都是2005年后获奖的,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逐年增多的趋势。
另外,他们还有一个特征,都是1980年入选的中科院院士。这6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的年龄分别是谢家麟92岁、吴良镛90岁、师昌绪91岁、徐光宪89岁、闵恩泽84岁、叶笃正90岁,平均获奖年龄是89岁。这些上世纪50年代归国的留美app家为国家奉献了约40载,他们在约90岁高龄获此殊荣,可谓是一份迟到的奖励。
对这些app家来说,除了这个奖励,另外一项大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在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这个奖项的app家共23位,其中有10位是留美归国的app家,他们分别是邓稼先、屠守锷、钱学森、郭永怀、杨嘉墀、陈能宽、吴自良、任新民、朱光亚、王希季。
在挫折中奉献
1949年新明升中国成立之时正是留美学生学成之时,有很多明升中国留学生怀抱着学成归国、建设祖国的心理回到了国内,当时出现了两波回国高潮。第一波是1950年初回国的。1954~1956年出现了第二波回国高潮。两波留美归国app家共有1200人。
这批留美app家回国后,作出了很多贡献,也经历了很多挫折。他们在思想改造、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都受到了很多冲击。在“文革”期间,在中科院的中关村福利楼上贴着一幅大标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几乎所有从海外回国的人都被怀疑成“特务”。当时流行的口头禅是“海外归来是特务,监狱出来是叛徒。基本如此。”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上世纪50年代回国的留美app家有很多人被关入监狱,甚至有8人自杀。这批回国app家在app方面也有很多贡献,他们在新学科的建设、app人才的培养、国防建设和“十二年app规划”的制订方面,尤其是在“两弹一星”的研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系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
《明升中国app报》 (2012-03-27 A3 观察)